书架
门阀风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新亭画柳[第3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刘浓已把朱焘认出,笑着答道:“他是石头城的朱府君,对刘浓多有帮携。长辈还请缓行,待小子前去见过,便来相寻。”

相携上山,一起都有人在山中回旋,白袍铺满青绿,乌衣深飞林间。将将行到山颠,还没来得及展目望远,便闻声有人在远处的潭边互辩。

王导欲于本日南赴新亭,登高而望远。

那俊美的郎君手里捏着一柄白毛麈,挥来挥去,侃侃而言。居于他面前的卫协则红着脸,欲辩无言,明显是言辞不及。刘浓对这卫协极有好感,他便是日前在卫府,赞刘浓的那人。卫协擅画,师随曹不兴,一起而来之时,两人已有些熟悉。

刘浓大窘,箭在弦上,亦不得不发,只好举头疾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俄然一夜暗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刘訚道:“小郎君,东西都备好了,你也坐吧。”

俊美郎君眉锋拔挑,再赞:“此举,魂似曹不兴!没想到景纯兄不但擅诗赋、卜算,更有此神来笔锋啊。”

将笔一扔,牵着刘浓的手,笑道:“如此佳才,岂可湮湮于人海。走吧,我们山上,让那些浊浊之子,都识得你的风彩!”

刘浓微微一笑,看着那环围成圈的世家后辈们,心中暗叹:也不晓得这内里,都有些甚么人物。王羲之有兰亭雅集,名传千古。今王导携北地士子聚在新亭,不知能不能见到那位人物。如若见到了,他又会不会临场作书,惹得卫夫报酬之而泣。哦,对了,这里是新亭,新亭对泣,不知就是现在,还是四年后。

牛车嘎但是止,从车中跳出一个乌衣俊颜,指着那道旁一株腊梅,笑道:“快快与我拿得笔墨纸砚,我要就此腊梅作诗四首。”

素白美妇眉间微疑,朝身后的小郎君微一歪头,问道:“你熟谙?”

这一行人,边走边看,边走边言,尽皆在奖饰朱紫身侧的阿谁小郎君。而那小郎君受人奖饰,面不改色,直若不闻。

青牛憨啼,牛车从竹林溪边驶出,车夫一声呼喊,惊得林中夜栖之鸟丛飞。

朱焘跟着诗句的节拍,掌拍腊梅,一赞再赞。最后提起狼豪奋笔而书,将这一首七言绝句透于纸背。

逐目其上,山颠有水潭一方,轻风徐拂,碧绿盎盎渗幽。有人早行此地,叮咛侍从置案而画秋柳映潭图。常常勾画出妙笔,身边的俊美郎君便点头奖饰:“景纯兄,此笔极妙!”

朱焘笑道:“彼已非此,彼时,我只为附王公殷切之心而至。此时,虎头妙才深得我心,怎可不随他一同上山乎。”

言罢,他回身,踏着木屐,挥着风袖,双眼平视火线,直步行至飞石之末。站定,徐风顷刻作疾,裂得浑身白袍如旗而展。负手而立于危崖之边,冠带飘飘,极目极视北方。北方之地,烽火四起,虽不成目睹,却一一呈于心海。

朱焘正在腊梅前,几翻点头苦思而无果,猛地一个转眼,瞥见了美妇身后的一个小郎君,神采一愣,随后大喜。

乌衣俊颜恰是朱焘,他听得此言,眉头一皱,随后挥袍而行,边行边道:“我兴已至,乃六合之赐,岂待王公至焉!”

刘訚跟着刘浓一起上的山,怕小郎君久站不适,便拿出早已备好的方毯,细细的沿着潭水,铺了一地。卫氏侍从则在其间摆上矮案,与各色吃食生果。刘浓去请卫夫人和朱焘先行落座,卫夫人抬眉深视他几眼,沉默落座。

如此各种,有美有瑕,不一而足。

卫协正在穷索心辞,经他一扯,便附身下耳,得其私语以后,脸上喜溢于表,上前一步,举头道:“我也不与你辩论,我师承曹师,现便作画一幅,还是这《秋柳映潭图》。”说着,也不顾别人的目光,竟提起郭璞搁在案上的笔,重展画纸,便行描述。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全球第一村    帝后为凰    天际归途    都市神探    我就只想亲亲你1    从妻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