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新亭画柳[第1页/共4页]
“吁……”
将笔一扔,牵着刘浓的手,笑道:“如此佳才,岂可湮湮于人海。走吧,我们山上,让那些浊浊之子,都识得你的风彩!”
在场之人,都是世家后辈,对琴棋诗书画自幼便习,听得此语,皆是深有同感。而那庾亮一双精亮的眼睛,绕着刘浓打了个转,面上固然亦在笑,可公开里却泛着冷。刘浓一眼便已瞅得,顾作未知,只顾用心看卫合作画。
刘浓把那《秋柳映潭图》撇了一眼,他不懂画,可晓得卫协画得极好。庾亮失势不饶人,仍旧穷追直打,把个诚恳人辩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心中微恼,他与卫氏一同前来,实是荣辱皆共,略一沉吟,便悄悄的扯了扯卫协。
朱焘跟着诗句的节拍,掌拍腊梅,一赞再赞。最后提起狼豪奋笔而书,将这一首七言绝句透于纸背。
这时,上山之人,瞥见这里聚众而围。人皆有好观之性,便鱼贯而行,前来瞻观。未几时,潭边便围满了人。有人嫌站着不雅,便让侍从抬结案椅,摆上酒食,边看边饮边论。如此一来,大师纷繁效仿,幸亏这清潭四周皆是青草高山,又周遭颇广,方才气容得下。
有人顺势而吟,有人操琴而歌。
作画之人叫郭璞,字景纯。郭璞好古奇,精天文、历算,极擅赋诗。最擅占卜,曾于王导占得一卦,为雷。说王导要被雷劈,需得西行十里,找株柏树,截取称身是非,放在枕头之侧。王导服从,公然,不出几日,那株柏树便被雷劈了,一时名声极隆。
素白美妇眉间微疑,朝身后的小郎君微一歪头,问道:“你熟谙?”
刘浓快步踏着山间青草,行至朱焘面前。在那腊梅下,有一方矮案,案上置着文房四宝,而朱焘手中亦提着笔,但左伯纸上却洁白如雪,未落一笔。揖手笑道:“刘浓,见过朱府君。府君,在作诗还是作画?”
卫协正在穷索心辞,经他一扯,便附身下耳,得其私语以后,脸上喜溢于表,上前一步,举头道:“我也不与你辩论,我师承曹师,现便作画一幅,还是这《秋柳映潭图》。”说着,也不顾别人的目光,竟提起郭璞搁在案上的笔,重展画纸,便行描述。
作画之人不语,含笑。提笔一勾,笔下飞出一只秋燕。
声音颇熟,是卫氏后辈。刘浓心中微奇,朝着那碧潭一瞅,只见卫夫人正端立于潭边,唇间带着嘲笑,不言不语。而辩论之人,一个年约二十有许,脸孔俊美,双眼有神。另一人,则是卫氏后辈卫协。
朱焘眉头一跳,拍掌大赞:“妙哉,第一句便如此夺魂,愿闻下文!”
作画极是耗时,郭璞和庾亮早已来此,方才潦作此画。而他却画得更慢,每一笔都似沉有千斤,可每一笔亦都若天外飞勾,了了数笔,便勾画出了截然分歧的神韵。郭璞只观得一会,便将本身的画抽出来,顺手递给身边侍从,叹道:“此画一成,我画则可附火飞灰矣!”
“嗯!自去山顶。”
倚着梅树,大声唤道:“虎头……”
牛车嘎但是止,从车中跳出一个乌衣俊颜,指着那道旁一株腊梅,笑道:“快快与我拿得笔墨纸砚,我要就此腊梅作诗四首。”
“小郎君,不成!”刘訚见他欲踏上飞石,从速在身后疾呼。
刘浓大窘,箭在弦上,亦不得不发,只好举头疾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俄然一夜暗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建邺之南,出城十二里,突有山岳奇秀,骤起于平坦四阔的江南田垅。山势由低至高,呈三环而叠围,就若一道天然樊篱,护着烟雨初歇的城郭。
朱焘正在腊梅前,几翻点头苦思而无果,猛地一个转眼,瞥见了美妇身后的一个小郎君,神采一愣,随后大喜。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