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待嫁[第2页/共3页]
但是现在,卫畴刚成为齐王,世子未立,而卫恒是有望被立为世子的公子之一。此时将我这个妻族毫无助力的再醮妇人许配给他,却为本身亲子求娶清河崔氏这等旺族之女,只会惹人非议。
嫂嫂只是震惊了一小会儿,便规复如常,她双手扶在我肩上,沉着地问我。
昨晚的酒宴之上,任几位智囊如何旁敲侧击,卫畴均是呵呵一笑,半点口风不露。跟着就定下了两个儿子的婚事,给年纪最长的儿子打着完璧归赵的灯号配了我这么个再醮妇人,却为心疼的小儿子求娶旺族之女。
“丞相既成心搀扶子文,许是想立子文为世子。”我轻声道。
“阿洛,你昨夜又做了些甚么奇特的梦?”嫂嫂皱眉问道。
让本身的儿子娶一名再嫁妇人算不得甚么,但如果这位再醮之妇是部下败将的未亡人,这就有些奥妙了,算不上是一门门当户对的好婚事。
我沉默半晌,“丞相此举,或许自有他的企图,只是,为何要将我牵涉出去?他若不肯让三公子的妻族强过子文,大能够随便为他娶一名式微士族之女,为何定如果我?”
“不错,昨晚丞相俄然向清河崔氏提亲,当时在坐之人还觉得丞相是为了给三公子求亲,毕竟三公子在他诸子中,年纪最长,还未有妻室,却不想――”
“我梦见卫恒身穿喜服,悄悄拿开新妇遮在面前的大红团扇,团扇后的那张脸,和我一模一样,便如是铜镜中映照出来的普通……”
嫂嫂瞪大了双眼,“你如何晓得的?莫不是卫珠那丫头抢在我前头奉告你了?”
第二日一早,我正坐在妆台前怔怔对着铜镜入迷,一阵短促的脚步声响起,嫂嫂如一阵风般旋了出去。
可我那位死了的夫君却不是旁人,而是先前卫畴最大的政敌汝南程氏的家主。
清河崔氏乃是翼州最大的世族,族中人才辈出,任谁得了如许的妻族,都是一份极大的助力。
我刚和嫂嫂用完早膳,姨母身边的郑媪便带着四名婢女,说是姨母相召,请我到她房中,嫂嫂本想同我一道畴昔,却被郑媪客客气气地拦下。
见我如此平静,嫂嫂脸上忧色更甚,担忧道:“阿洛,你……”
姨母长叹道:“丞相的心机,谁能猜得透?他一时对我说,璜儿在他诸子当中,最是资质聪慧,堪继他的大业,一时又说子文像极了他年青的时候,一样的文采飞扬,一样的热忱敞亮。现在又在两个儿子的婚事上高文文章,他……唉……”
这等不智之举,姨母当是不会做的。
我再次摇首,“并没有旁人来奉告给我晓得,是我昨晚的……梦境……”
因而,我明白了嫂嫂为何再也不提带我分开卫府,和她常常看向我时惭愧的眼神。
嫂嫂话音一顿,似是不知接下来的话该如何开口。我们姑嫂之间无话不谈,我对卫玟偶然,她是晓得的,而我昔年对卫恒的情义,她亦是心知肚明。
在我分开许都,嫁到邺城前夕,因恐本身去后,再难回到亲人身边,又见嫂嫂已然伤势病愈,便将我同卫恒之间的各种,悉数奉告给了嫂嫂晓得。
姨母避开我的眼神,“阿洛,我是不会违背丞相的意义的。”
我亦苦笑道:“敢问姨母,将我许给三公子,是否是丞相的意义?”
“阿洛,奉告嫂嫂,你是否还想嫁与卫恒为妻?”
二来则是让嫂嫂晓得因当年宛城之事,卫恒卫华姐弟对姨母的怨怼,万一卫家俄然产生甚么变故,也好早做筹算。
姨母极重申明,最怕别人讲她苛待原配所出后代。是以,在未嫁程熙之前,凭着我中山甄氏的出身,完整配得上卫恒的身份职位,姨母也才会生出两家攀亲之意。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