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1页/共2页]
司马德内心乐开了花,这不就是本身毕生寻求的境地吗?运筹帷幄当中、杀敌千里以外。
世人听明白了,黄汉生以军事主官身份兼任军校副校长,而魏连横以一样的身份兼任军法司司长,这就是再较着不过的制衡啊!
裁军是大事,崇祯七年腊月,过年之前,琼州营进级为琼海镇后的第一次大范围集会在南园议事厅停止,首当其冲就是会商裁军的题目。
世人闻言纷繁看向司马德和孙元化,这就是另一种体例的相互制衡了,两大智囊一个管批示,一个管军需,谁都不能压过对方。
夏天南持续说:“军队扩大了,兵力上去了,不能让气力降落。我决定把之前临时的军官培训班变成常设的军校,专门培养中下级军官,分为陆军分校和水兵分校,前者持续设立在马袅虎帐,后者则设立在博辅。军校的总校长由我亲身担负,黄汉生、威廉兼任副校长,别离分担陆军分校和水兵分校。”
司马德细心咀嚼了一番,一个将来的弟子遍及全军,影响力庞大,一个卖力军功的评定和违背军纪的惩办,权力不小,如许就能相互制约,不会让一方独大,并且这类天然的对峙干系也不会呈现两方抱团的征象――对于上位者来讲,部下结成小个人绝非功德――内心佩服不已,这位主公从发卖私盐起家,却比很多浸淫宦海半辈子的高官还晓得腹黑和机谋之术,看来是天降奇才,必定是要登上阿谁至高无上位置的。他当然不晓得,世上没有人生而知之,这位主公可不是甚么盐估客出身,是来自后代的企业老总。
一方面,粮食产出与耗损开端达到了均衡,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正轨;另一方面,被强迫列入军屯体系的青壮们渐渐适应了“以耕代练”的体例,一批又一批的屯丁接管了最根本的军事练习,具有了脱产编入正规军的前提,琼海镇陆军扩编的机会成熟了。
前后三批移民到了临高,总人数达到了将近四万,此中青壮过半――毕竟能在饥民潮中保存下来的,大多是年青力壮的――与本地的土著和黎人分歧,这些山东来的移民比琼州的汉人更能刻苦,并且从命认识比黎人强很多。在琼海镇的构造下,移民们开垦出了几万亩良田,第一批开垦的田已经到了收成的季候,本来靠琼海镇的储备粮和其他州县调拨的存粮过渡的阶段总算熬畴昔了,移民们渐渐开端自给自足,并且能够反哺琼海镇的军粮储备了。
他清了清嗓子,持续说:“林子大了,甚么鸟都会有,军队人多了,不免良莠不齐。之前琼州营能够连战连捷,除了火器,首要就是靠严明的军纪。为了包管裁军以后的规律和战役力,军中还要设立军法司,专门卖力保护军纪、惩办违纪之人,别的还卖力军功的考核和上报。军法司司长由二团团长魏连横兼任,但是还要另设副司长,卖力平常的办理。”
正在咀嚼主公的人事安排时,话题又转到了司马德本身身上。夏天南看着司马德说:“行军兵戈既要靠将士们在火线奋勇杀敌,也要依仗火线的运筹帷幄。我决定,把临时的参谋集会升格为军机参谋处,由司马先生任参谋长,卖力帮手我阐发军情、制定作战打算、调派军队。”
世人恋慕地看着黄汉生和威廉两人。夏天南不成能有太多时候过问军校的事情,那么黄汉生和威廉就成了军校实际上的“话事人”。文人插手科举有座师,朝中大臣主持一届会试,落第的都是其弟子,这就是一种政治资本,现在设立军校后,能够担负校长一职,也能获得与文人科举近似的人脉资本,届时军中各级军官都是本身的弟子,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