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仲尼篇[第2页/共4页]
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肯戴己欤?参谋摆布,摆布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儿歌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尧还宫,召舜,因禅以天下。舜不辞而受之。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幸也。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也。由死而生,幸也。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道得终谓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隶人之生,隶人之死,世人且歌,世人且哭。
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闻蚋飞;口将爽者,先辨淄渑;鼻将窒者,先觉焦朽;体将僵者,先亟奔佚,心将迷者,先识是非:故物不至者则不反。
关尹喜曰:「在己无居,形物其箸。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违道,道不违物。善若道者,亦不消耳,亦不消目,亦不消力,亦不消心。欲若道而用视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亦非故意者所能得远,亦非偶然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聚块也,积尘也,虽有为而非理也。」
子列子学也,三年以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短长,始得老商一眄罢了。五年以后,心更念是非,口更言短长,老商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以后,从心之所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言,更无短长。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以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短长欤,亦不知彼之是非短长欤,外内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分歧。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此罢了。则理无所隐矣。
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术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曰:「唯命所听。然先言子所病之证。」龙叔曰:「吾乡誉不觉得荣,国毁不觉得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科罚不能威,盛衰、短长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固不成事国君,交亲朋,御老婆,制仆隶。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贤人也!子心六孔畅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浅术所能已也。」
陈大夫聘鲁,偏见叔孙氏。叔孙氏曰:「吾国有贤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何故知其圣乎?」叔孙氏曰:「吾常闻之颜回曰,『孔丘能废心而用形。』」陈大夫曰:「吾国亦有贤人,子弗知乎?」曰:「贤人孰谓?」曰:「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亢仓子招聘而至。鲁侯卑辞叨教之。亢仓子曰:「传之者妄。我能视听不消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鲁侯曰:「此增异矣。其道何如?寡人终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以外,近在眉睫以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亲信六藏之所知,其自知罢了矣。」鲁侯大悦。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