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下)[第1页/共3页]
林夫人忙收回了思路,道,“她能有甚么前程呢,这么小,你又看出甚么来了。”
柳夫人正和黛玉说话,见黛玉年纪虽小倒是丰度不俗,行动有礼更兼待人亦是落落风雅。虽说亲缘已远,倒是本身母家独一的侄女,内心不由更喜好了三分。不由对林夫人道,“侄女如许的丰度,今后不定又如何的前程呢。”
柳家诸人到底还要赶去给石老太爷拜寿,在林府住了两天便又仓促拜别。不过这门亲戚也算规复了来往,林夫人也一样以内侄的名义办了一份寿礼,又派了几个聪明的管事跟着柳夫人诸人一同前去,又托柳夫人告了罪,算是给林如海的姑父拜寿。
那两个丫环见碟子里本也没有几枚,这个在外头虽难见,在林府又不是甚么精贵东西,也都不是贪吃的。便相互谦让了一回,倒是拿到外间给外头的那些小丫环吃了。
约莫是家学渊源,林夫人原也是喜好弹这古琴的,只是厥后当了家反而拨不出空来。黛玉学这古琴是林夫人发蒙的,却不想黛玉的天赋比夫人到还要高出很多,练琴也更勤恳的多。林如海又为她请了专授古琴的先生,因她学琴时年纪小,普通的古琴尚够不着,又特特为她定制了一张短琴。只是授琴的先生因去都城赶考,只教了两年便辞了馆,短琴也跟着黛玉的长大不再合用。林夫人便又令人从都城林府寻了当年她陪嫁的一把古琴,虽比不得焦尾,绿绮,却也是前朝传下的古物,音色亦是非常动听。
这两个孩子,皆是佳耦两个年纪偌大生的,时人少有长命的,且不说别的,林如海之父便是还未等及林如海成年便去了;林如海之母也是好不轻易把儿子拉扯大,娶了媳妇没多久也放手人寰;贾家这边虽有个长命的贾老太君,却也一样有个来不及看到本身幼女出嫁的贾公。林如海和林夫人都已过不惑之龄,能不能看到后代长大成人便是连林夫人本身都说不好。
林夫人这里正对着账,一旁摆了张木几,姚黄便坐在脚踏上靠着木几筹算盘,魏紫便拿了朱砂在那边渐渐的勾对,林夫人独坐榻上一页页翻着丫环们对好的账册,见黛玉来了便笑道,“玉儿来了。”诸丫环亦纷繁施礼。
说道这里,中间自有小丫环送了茶来,黛玉抿了一口,方又道,“但是姑苏那边倒是少的多了,按前几年的账算,每年除了庄子里自用的,还要供府里头的,就如许每年也都能有万把两的收益,但是这几年,因连着几年的天灾,统共几个庄子,倒有两个是颗粒无收,反倒还要别的庄子拨些粮食用度畴昔才气保持。”
林夫人倒是明白的,内心也非常附和。只是却不幸亏宴席上持续说下去,便又引开了话题。
却又是一个夏季,黛玉手里正抚着琴,中间焚着素香,培着时令生果,隔了约莫五六步的角落里,摆了一盆满满的冰块。
林夫人看了自家女儿一眼,便道,“是不是你传闻了甚么话,才会想起这事。”
黛玉安息了一会,又换了一身衣裳,便领着几个丫环令人拿了前儿林夫人拿给她看的帐本子,便去了林夫人平常起居理事之所。
柳夫人便笑道,“这可难说了,谁晓得今后呢。照我说,你也该预备着,虽说侄女年纪小,东西倒是要从小攒起来的。”却到底因席上另有三位未出嫁的女人不好再细说。
林夫人便拿了账册,见这里头都夹了小笺子,一笔笔的对过,又另有将各年的出入一一对比,皆是黛玉亲手所写,便知她是用了实足的工夫的,便仍将账册放到一边,令她坐到本身身边来。又见黛玉蹙眉似有些愁绪,便细细的问她。
柳夫人天然是答允的,亲戚老是要走动起来才气靠近,虽说不是图谋林家甚么,但是林家这等官宦之家,又是以诗书传家,虽说人丁薄弱了些,可名誉权势倒是都有的,和如许的人家来往,只要好没有坏。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