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下何限3[第2页/共5页]
那一刻,癸城高低无不沉浸于笛曲当中,那笛曲仿佛带有奇异的魔力,木然者闻之垂垂神情温和,怠倦者闻之垂垂神采安祥,悲怆者闻之垂垂神态淡宁……便是刚毅如风独影亦为笛曲所憾,心驰神驰,耳闻笛音渐趋轻淡,已知笛曲欲终,不由循声环顾。
固然攻城获得大胜,只是内心,却难有一丝胜者的高傲与欢乐。
昂首望去,高高的山岗上立着一道身影,苗条矗立,洁白如玉的月轮悬于其身后墨绸似的夜空上,便仿佛那人是立于月中,天青色的衣袂于夜风中飞扬,朗澈如碧汉,虽因间隔远看不清面孔,可风神卓然,俨若天人。
山岗上,风独影瞻仰夜空,星月明灿,心头欣然失落。
七月七日,风独影攻破壇城。
北军赶快撤去凯甲,举起滚木、擂石掷向云梯上的东军,又或挥动着刀剑劈向爬上城楼的仇敌。
但是……如许的女子,在那一片华耀的光芒以后,常常掩着累累伤痕。
只是……何时才是绝顶?
伏桓并没有答话,他只是握紧刀柄,然后沉声叮咛:“叶将军守东门,秦都尉守西门,李将军守北门。”
此人是偶尔路过?还是……
极目望去,城外远处的山岗上模糊绰绰一道人影,她心念一动,几近是未加思考便飞身而起,往山岗飞去,一起笛音袅袅,就如同摇篮曲最后的尾音,淡淡的自梦中远去。
目睹铁箭吼怒而过,如一道银电划破长空,万千将士齐齐举起刀枪:
七月八日,东始修攻破佃城。
大战以后的癸城,触目所及,是横陈的尸首,是散落的盔甲,是凝固的鲜血。
“是。”众将领命去了。
自那一刻起,她便已清楚,她是一个杀人者!
“盾甲!”幸存的将士大呼。
“叮!”目睹剑光袭来,伏桓赶快举刀一档,剑光散去之际,只瞥见一双冰亮如星凛烈如焰的眼睛。
“嘎!”玄雕振翅飞起。
鼓声隆隆,号角长鸣。
徐史愣了愣。
“儿郎们,与朕取下癸城。”那语气非常平常,那声音亦不昂扬,可当那手悄悄挥下,自有君临天下之王者气势。
“威!威!威!”
“不好!快!盾甲!”伏桓一声大喝。
“本将北海伏桓。”伏桓朗声大喝。
《东书?本纪?威烈帝传》记:元鼎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帝率军攻破癸城,守将伏桓毙于凤影将军剑下。
震耳鼓鸣惊破了癸城外数日来的温馨。
山岗上的人闻声回顾,莹莹月华勾画出半张侧容,遥眺望去,那眉眼弧线模糊了解,飞纵中的风独影瞟得,顿心神震惊,真气一散,身形便往下坠去,她赶快收敛神思,借着下坠之势飞落树梢,然后再次提气跃起。
带着一丝无解的悲悯,伏桓于癸城城楼下的黄尘里闭上了双眼。
数百年后,号为“剑笔”的闻名史家昆吾淡在他的《论大东百战》中点评大东征北海这三城之战时,阐发了北海惨败之启事:起首大局倒霉,北海先是落空联盟蒙成的联兵,而后又率先出兵给了大东大义名份;而后是兵力不敌,大东之兵力足胜北海八万不足;再次则是应对大东来势汹汹的北伐战略恰当,其一味采纳守势,失了锐气,又将十二万雄师分守三城,导致兵力分离,若能集十二万雄师于一城与大东相抗,定不至败得如此之快;最后则是统帅不敌,伏桓虽在北海被称为名将,但北海内有二十余年的安宁,外亦不过与东、蒙一些小摩擦,纵观伏桓平生所历,远不能与自乱世腥风血雨中走来的东始修与风独影比拟。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