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烤鱼[第2页/共3页]
风雨飘零,家国垂死至此,何其悲也。
半山腰的溪上鱼多且肥,白云观里便常常吃全鱼宴,蒸的、煮的、炸的都有。就连烤鱼也讲究起来,要先加姜丝、蒜末、葱段、米酒、盐、糖等腌一腌,再加点醋能够使得鱼骨硬化、鱼肉鲜美。因着气候渐热,放久了会坏,腌制时需求用荷叶包住浸在冰冷的井水里。等入了味,再拿出来在果木上烤一烤,焦黄喷香,抹一点蜂蜜,撒一点辣椒和盐。
提及此事,裕王面色微变,没啥力度瞪她一眼,叹了一句:“你啊......”纵是有一二的恼意,融了些许的情义,反倒去了肝火。
并且,这一年也的确是多难之年。
此事以后,严世蕃又有了新的对劲之处,到处说给旁人听:“天子之子且如此,那个敢不送银?”
“有的,溪里捉来的,养了几日,想来也是正等你来。不过得先杀了洗净,腌一腌,要等早晨才气吃呢。”李清漪笑点了头。
仲春里,倭寇来犯,姑苏、松江等地前后失守,连连败退,官兵战死者不堪其数,百姓流血成河。天子大发雷霆,连一贯深受宠任的严首辅都被劈脸盖脸的骂了一顿。
******
裕王非常上道的清算了一下桌上的酒杯,在两人跟前别离摆了一个,问道:“你是说胡宗宪?他啊,那是有背景呢。赵侍郎借着督察沿水兵务的名头在南边作威作福,胡宗宪可不就是投了他的好,攀上了严家。”
这位赵侍郎并非别人,就是李清漪当初在外祖黄家催债的贩子混子嘴里听过的那位赵侍郎赵文华。此人拜了个姓严的寄父,的确如有神助,日子更加津润。当今借着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水兵务。传闻他在江南横征暴敛,采集了很多东西送去严家。
李清漪给裕王倒了杯茶,随口应道:“倭寇之患,大半皆是因海禁而起。”
南有倭寇,北有蒙古。
裕王闻言非常受用,勉强提起精力喝了几口茶,茶香入鼻,既清且甜,内心也静了很多,随即又问起午膳吃甚么――他虽是天潢贵胄却也没有挑食弊端,最喜好吃些便宜简朴的。山里的那些东西刚好投了他的好,每返来都要吃点带点,弄得掌勺的慈和还觉得赶上了个冒裕王名头的穷鬼骗子。
李清漪思忖半晌,摇点头:“现在恰是严产业权之时,真正的直臣是做不了事的,那位胡大人说不得曲直意巴结以待将来呢。倒是张总督,好似和赵侍郎干系不太好,今后说不得要出事呢。”她想了想,没有再说下去,反而打趣道,“就像是殿下您,您给严家送礼,难不成也是为了攀附严家?”
李清漪面上的笑意却又逼真了几分,她看着裕王,黛眉微弯:“殿下真知灼见。我是不晓得甚么大事理,只是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最要紧的还是看能不能抓着老鼠。朝中那些死呆板抱着书册教条不肯服软,刻苦的却还是南边那些百姓。”
李清漪心中亦是暗叹,面上稳定的把茶水推给裕王,安慰了一句:“不说这个了,当今都不是我们管得了的,还是喝茶吧。常听人说‘试将梁院雪,煎动建溪春’,今儿用的是客岁梅花上采的雪水,埋在树下几个月,我自个儿都不舍得吃呢,你来了才叫挖出了。且尝尝。”
这是一针见血的实话却也不好多提,毕竟海禁乃是太.祖之命,裕王作为后辈子孙总不好违命群情。他稍作沉吟,还是转口提及其他来:“海禁之事一时半会确切是难明,现在朝中正为王直的事吵呢。听高徒弟说,都快打起来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