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9[第2页/共3页]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
以其生之厚。
故道生之,德畜之﹔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是以贤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出世入死。
夫二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非道也哉。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一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八章
死之徒,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四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故贤人云: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夫何故。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满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悠长。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九章
益生曰祥。心负气曰强。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章
故以身观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五章
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慎终如始,则无败露。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四章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二章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奠不辍。
美言能够市尊,美行能够加人。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生之徒,十有三﹔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六章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我无事,而民自富﹔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夫唯啬,是谓早服﹔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天下无道,兵马生于郊。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天然。
是以贤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善建者不拔,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是以贤人不可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