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粉墨登场[第2页/共2页]
统统人都皱眉想这个说法,唯独韩荀明白甚么,心中了然。
“依你之见,这河堤是该查还是不该查?”
韩荀与岑太保都支撑下江南巡河,而兵、户二部的尚书都反对。
“可目睹这新人如此年青,名声都是科考文章堆出来的,说用就用,哀家如何放心?不如借此困难将人请来,听听你们的观点。”
岑太保下颌长须飞舞,“照实禀报便可。”
韩荀听得眉头紧蹙:“楼大人的意义是,不管河堤是否安稳,等水淹了田再去亡羊补牢?”
他的侧方添了把黄花梨交椅,位置略靠后些,舒太后就坐那上头;而另一侧,则立着谢谨闻。
沈渡不语。
“那钦天监也只是瞻望,准不准都要另说,客岁夏季他们说本年暖春,韩阁老瞧着,暖了吗?”
……
此事是工部尚书递的折子,而工部尚书韩荀,正立在开口那人劈面。
早朝是卯时四刻散的,而文华殿的暖阁内,该少的人一个很多。
可楼岳仪望着这两人,鼻孔哼一口气,吹动了唇上的须髯。
题目是了了了,但也仅仅是了了,没多一个字的观点。
里头争论还在持续,陆修勉大抵理出来了。
照说陆修勉是榜眼,家道也比沈渡好,该事事压他一头才是。
年事都在二十五高低,自是少年得志。
陆修勉与沈渡,是旧朝最后一届科考的榜眼与探花,现在一个任户科给事中,一个在吏部当差。
统共分两派。
底下阁臣是不吵了,楼岳仪冷哼一声,“太后娘娘不会是想这两个后生,来定夺我们的困难吧。”
顶上人一问,陆修勉抢先道:“回娘娘的话,今夏恐多雨,照该当巡两淮两浙的河堤,可现在国库空虚,朝中开支又多,再无余庆补葺。”
沈渡这才抬眼,见内侍出来相迎。
舒太后道:“这杜少陵诗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新帝即位仓促,很多前朝元老每天递致仕的折子叫天子放人,也是真到了老病的年纪,辛苦不得。”
陆修勉转头望一眼楼、赵二人,对沈渡这个主张,他们公然没有贰言。
一向没开过口的谢谨闻,在这二人出去后侧目望向舒太后。
“亡羊补牢背面跟着为时不晚,江南百姓讲生存,西北将士莫非就不讲了?凡事都论个轻重缓急罢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