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境界差别[第2页/共5页]
大块为阴阳与非阴阳三类境地感化而现形状,人身亦因三元境地而化成各个形色,虽同为人类,而诸人各个皆有奥妙不同,如是身相即本身精气神和合而成,是故交身乃命元凝合而成,人身因而能感到人间形色、冷暖、香臭、音声,由如是感到而生思惟认识,然后爱憎乃生,然后恩仇乃生,然后牵缠恩仇则堕迷昧恩仇之心机境地,因而苦苦执念,因而随心而感于后代,因而相互感受,相互胶葛,相互追逐,相互执念,因而人间存亡乃为疾。
何故言阴阳自为境地?盖阴阳比方二香独立自成,比方日月挂住太虚,阴阳二界遍充太虚亦如日月之住,阴阳二界亦不相攻。
人有阴阳之精元,亦有阴阳之气质,亦有阴阳之神息,人有十二主经,昼行者阳,夜行者阴,人之气血盈虚,昼则阳精力为之主命,夜则阴属精力为之主命,阳性好动而萌发机,是故昼之精力为阳,阳性刚烈,不生可骇,阳性好静而沉寂沉默,是故夜之精力为阴,阳性荏弱,易生惊骇。
是故交于白日为阳精力主命,黑夜则为阴属精力主命,人昼时阳精力起,能伏心中阴暗之念虑,人夜时阴属精力,能遮心中阳灵志气,是故白日阳五行主动而夜时为之暗藏歇息,夜时阴五行生而滋养白日所耗之精力,阴阳交泰,化生元息,是故交于半夜乃至晨朝则易生亢奋之精力。
何故言非阴非阳之境地为彼等?盖非阴非阳之境地非止一数,乃为一类,于非阴非阳境地,另有诸阴阳境地、离阴阳境地、等阴阳境地之类属,彼等境地复有无量小境地化生,亦住无量众生或复贤圣。
又,太元之境,本无一物,阳灵之性冲而阴质为之萌发,故生太阳、太阴,太阳太阴灵满太元而与太虚同大,是故说太一境中复活二界,名号太阳、太阴,太阳别名太朴,太阴别名太素,盖因太朴之无形而太素之有象故。
此境地比方阴阳界,而非阴阳之境地,是故各种境地复有其所成绩人缘,亦有其境地性,皆因众生之业感化而生,无此业者,不入此界,无彼感业,亦不入彼界,因感业为缘,无缘不聚,如是罢了。
如是太空境地乃为粗说,何况另有阴境地、阳境地与诸非阴阳境地皆复有诸空界不同,在乎大块人间,空界则为空灵虚质,化气味而周流,在乎阳界则为乎空灵息气,化灵质而运转,在乎阴界则为灵息虚质,化灵息而转化,在乎非阴阳诸境地,亦作诸灵息气质而衍生。
灵魂二物,元神之子,魂性属阳,居阳精力界,魄性属阴,居阴属精力界,阴阳精力境地,若离其精,则不见其神,盖神本无形,因精凝合元息而暂住其位,因而彼境地则为建立,阳性精元所遍及中,凝合之神,名为阴神,阳性精元所遍满中,凝合之神,名为阳神,阴阳二境地神,皆无形色,依其精气形质灵息而现乎形象。
在乎人身,胸腔内藏心、肺,腹腔内藏六腑与肝、脾、肾,上者为天空,下者为地区,是故胸腔心肺比方日月吊挂,心肺之气充遍胸腔,心如日火光,肺如月受日之精而摄乎风息,是故心肺调度人身风火命元,如是则名天之界。
阳灵、阴灵之境地,同大同存而遍满太虚,彼太虚之境则无动转,涵容统统,无所不遍,而彼日月星斗则承阳灵阴灵之性子凝合化生,彼等日月星斗悬居太虚境地,将如何辩白彼属为阴阳境地乎?
大块者,合阴阳境地之精炼而化,感太虚之灵息而生,是故言大块集至道之奥妙而造化,浩渺兮众妙所聚,日月移转,大块现其吵嘴天夜,万物形色,缤纷而明,川林山泽、地火水风,因而阴阳之相,为之隐现移转。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