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堂拉兄弟一把[第2页/共2页]
旋即有些奇特,不知这位贾公子何故提起贤人之言,这跟他贾家现在面对的窘境有甚么干系吗?
“和侍卫可知,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若皇上所定贰臣诸家一概出旗,我贾家倒也没甚么可说。但有人家出,有人家不出,叫我等又作何想?”
究竟有多少贰臣后代给出了旗,贾六晓得个屁,但他眼下要指着和珅帮他,就得拿这寡不寡、均不均说事。
乾隆定贰臣也好,定三姓也好,贾六都无所谓,他体贴的是贾家出旗这件事。是以话锋一转道:“崇奖忠贞,风励臣节自是功德,皇上夙来重教养,修文德以怀人...”
那日乾隆陪太后看昆曲《桃花扇》,初始对戏中呈现的马士英深恶痛绝,待知这报酬明朝殉节,为我大清兵生生剥皮于太湖后也是不由感慨打动。再想国初那些汉官降臣,虽说于我大清有功,但无一人与“忠”字沾边,心中遂更加不耻。
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此时无形当中有所照应。
和珅这话说的很仗义,也非常通情达理。
“这...”
二姐夫高德禄不住点头道:“对,对,不患寡而患不均,要出旗就一起出,要不出大伙就都不出,光逮着贾家算个甚么事?”
恭维了一番乾隆,贾六又道,“我贾家太爷暮年确是明臣,这一点我等先人也不否定。然便是我家太爷品德有亏,国史据实直书,我等先人也不好说甚么。可我先人又有何错要使我出旗为民?”
贾六明白指出,贾家自太爷贾汉复以来三代,皆生在大清、死在大清,于旗中矜矜业业,又为大清流过血、流过泪,更有世爵在身,不管从哪方面看让他们贾家出旗都无事理可言。
以是,和中堂你看在党国份上,如何也得拉兄弟一把啊。
那些叛变明朝降我大清的官员实在没有甚么错误,有错误的是他们曾尽忠的明朝天子。
和珅未语,详细汉军出旗的事他又那里晓得多少,但贾家人说的也在理,毕竟让功臣以后出旗确是不在理。这功臣以后又要分个三六九等辨别对待,那就更有些不像话了。倒是不知究竟是谁在主持出旗的事。
那猛兽从笼中出来把宝玉弄坏了,又是谁的错误?
此人呐在赶上事彷徨无助时,哪怕来人实际帮不上他忙,但只要说的话中他的意,入他的耳,便顿觉此人就是极好极好的。
这句话的意义是瞽者走路不稳不去扶助,颠仆了不去搀扶,那么这类人又如何希冀有人帮助呢。
这会,得将话题拉回事件本身。
意义是固然如洪承畴等报酬大清朝立下过汗马功绩,乃至大部分人的子孙都在旗内仕进,但于这些人本身而言他们在品德上是有亏的。
你和珅说贾家老太爷做贰臣不是他的错误,乃是畴前尽忠的朱明天子之错误。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