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第4页/共8页]
第二进正厅殿门檐正中悬“忠孝文武”匾额两边柱联,“无嗣昌不过郭汾阳,有廷麟乃成岳武穆”,殿内正中彩塑卢象升泥金全像,像前立,“明兵部尚书太子少师卢忠肃公象升之位”神主牌。摆布各塑中军官和掌印官像,神座上方悬“英魂犹在”金字蓝底匾额。书房存放《卢忠肃公选集》。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用心刁难,过了十天卢象升的尸身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老婆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答应。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利他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厥后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卢象晋削发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rip>pa_();</rip></pa>
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死守的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接踵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běi ī。袁崇焕赴京师救济,在běi ī广渠门外与后金军比武,崇祯三年(年),袁崇焕被碟()刑(分裂肢体)正法,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帮手防卫,立下小小的功绩,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卖力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肇端,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è,娴将略,能治军。”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奠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的。年代宜兴县群众è fǔ公布为县级文物庇护单位。卢象升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仲春十二rì在与清兵交兵中,捐躯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
卢象升出世。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用心经史,喜习骑è,固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净而臞,膊独骨,负殊力。”黄裳一九六年的宜兴纪行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è。
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而张溥在江南结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遥执朝政”。这一年陕西连旱,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杨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陕西府谷等地堆积饥民,劫夺富户的粮食,又与官军对抗,全陕呼应。明末陕西大旱,边军还云集在陕省,明廷的财务又已经停业,有力赈灾,浅显农夫和边兵没法活下去,只要造反一条路。
崇祯年
评价
义兵主力在渑池县境内南渡黄河,史称“渑池渡”,自此义兵分散到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等地。崇祯七年,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郧阳六县,西入四川,攻破川东重镇夔州,天下震惊。朝廷急调已升任右佥都御史的卢象升抚治郧阳。此时马回回等人返回湖广,在郧阳的黄龙滩和卢象升苦战。明史载:“时蜀寇返楚者驻郧之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攻,自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承平河、竹木砭、箐口诸处,连战皆捷,斩馘五千六百有奇,汉南寇几尽。”当时堆积在郧阳四周的各方义兵达到四十多万,卢象升的处境非常艰巨,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示的淋漓尽致,在深山绝谷中rì夜追敌。在给外舅王带溪的几封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环境:“不料一至郧阳,千难万苦......rì在深山绝谷当中,千里无人之地,与士卒仆夫起居。”“或皇天相佑,数十万流寇雾灭烟消。”他当时只能祷告老天保佑,但终究竟然胜利了。“郧事之难、之苦,海内所无。两月来督剿流寇,九战皆捷,斩首万余,处所已敉平矣。所难者清算破残,图维善后耳。”(《卢象升疏牍》卷十二)安抚处所,清算残局,也是他的好处。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