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崇祯十七年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 隆武帝,算计郑氏[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三位爱卿所奏,皆乃大急之事。徽州与江南义军,干系我朝可否光复南都,而赣南之地,乃闽地樊篱,万不能有失!”隆武帝寂然道:“朕决定准三位卿家之奏,发大兵出仙霞关,进兵江南!诸卿!那个敢为前锋?助朕复万里国土!”

朝廷以内,郑氏的力量随之减弱,但郑芝龙却并未发觉,反而以为跟着郑氏诸人的加官进爵,特别是郑森掌控御林军,郑氏权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加强。

郑之豹得了封赏,便不好违背天子之意,欢欢乐喜的带兵去了泉州,将对于王彦之事,也抛到脑后,而后郑彩、郑联也带兵去了仙霞关,防备清军。

郑芝龙前日才言,要为郑之豹讨要个侯爵,本日隆武帝便加封郑芝豹澄济侯,郑彩为永胜侯,郑联为定远伯,郑泰为建平伯,郑森为忠孝伯,郑氏一门顿时满门公侯,备受恩宠。

“哈哈~”隆武帝见此随笑道:“本日与卿一番扳谈,听卿所献之策,朕心中之愁闷立解,卿真乃朕之良臣也!”

“平国公运营闽地多年,声望盛高,部下又有海船千艘,若能至心互助朝廷,则大事可成也!”隆武帝点头道:“朕明日早朝,便提出此事,胜利到时侯,却须支撑朕之决策呀!”

“陛下!”郑森道:“海税之事,家父却能够代庖,臣愿压服家父,让其为朝廷分忧!”

隆武帝回到书房没多久,一名锦衣卫千户,便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到书房。

当下王之龙便后退几步,而后回身出了书房,奔往城外王彦驻兵之处。

“臣有本上奏!”大学士黄道周从袖中拿出一本奏报,出列施礼道:“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使金声叛逆兵光复徽州府,现于丛山关与虏兵苦战,虽数次击退虏兵,然其既无精兵又无粮草,端赖几千义兵的一腔热血,才勉强保住丛山关,今有求援奏报,请陛下速发大兵援助!”

次日早朝,百官朝见。

隆武帝闻言不由一惊,他同王彦都知海上好处庞大,却没想到会到如许的境地,要晓得崇祯年间征收剿饷、练饷、辽饷,每年事入也不过一千多万两,而仅福建一地海税便能收百万之巨,并且隆武信赖郑胜利多少会顾及郑氏家属的好处,以是真正所得只会比这还要多。

“臣有本上奏!昆山、嘉兴前后被虏兵攻破,义民被屠者无以计数,当今南直隶义军,情事危急,臣请朝廷速发援兵,救遗民于水火!”黄鸣俊亦出列道。

“愿为陛下效命!”郑森施礼道。

郑芝龙立于武将之首,左懋第立于文官之首,隆武帝端坐大宝之上,一旁的内侍大声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一年三位大学士出列奏报,所言不是要兵,就是要钱,使得立于武将首位的郑芝龙,心中顿生一丝不妙之感。

“禀陛下!”郑森答道:“当今海上互市之船颇多,而朝廷未曾赢利,若能得此利,则每年进项起码百万!”

一时候,郑芝龙不由怒上心头,狠瞪郑森,他正欲出言反对,内心却俄然一惊,这时他环顾朝堂,却俄然发明,郑氏之人竟然多不在列,文臣多是左懋第一党,而武将中,本来占有绝对上风的郑氏,却因郑之豹、郑彩、郑联等人前后领兵出了福京,而没法压抑王彦,再加上孝子郑森,郑芝龙已然落了下风。

“哦?”隆武帝闻言,不由浅笑道:“卿有何策?可试言之。”

来人恰是王之龙,他同刘顺千里迢迢,逃到福京后,王彦将他保举给隆武帝,而天子感其虔诚,感其节烈,加封他为锦衣卫千户,并以亲信视之。

“卿所言失实否?”隆武先是欣喜,而后又故作感喟道:“唉!即便卿家所言失实,但平国公言海上有夷寇反叛,而朝廷海军亏弱,却没法节制海疆,天然也难以收得税银啊。”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洪荒之亘古    猎户家的小厨娘    假太监:开局得罪魏忠贤,我苟成九千岁    宠妻阎罗太黏人    萌妻要离婚:总裁,请签字    顶级盛宠:老公,太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