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暴君的伟大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佛教大师(一)[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但是,也有一些高僧果断回绝杨广的延揽,不肯前去江都四道场“任职”。如《续高僧传》卷一《彭城崇圣道场靖嵩传》记曰:“隋炀昔镇扬越,立四道场,教旨载驰,嵩终谢遣。及登紫极,又有敕征,固辞乃止。门人问其故,答曰:‘王城有限,动止严难,虽内道场,不如物外’”。姑苏虎丘山名僧智琰因“道盛名高”,被杨广召进慧日道场,后亦“以辞疾,得返旧山”。江南第一高僧的智觊虽被杨广延屈至江都。但智觊却也果断回绝进入慧日道场。

法会竟被处所官勒令闭幕,足见其事之严峻。时江南平叛不到两年,隋对旧陈遗民气存鉴戒,曾多次命令收缴兵器,直到开皇十八年(598年),还命令制止“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关”。智觊“因相聚结”了一千余僧,外加学僧三百,而未经官方同意,天然“有乖国式”。特别是智觊先前与南陈君臣干系密切而不附隋朝,隋处所官员恐怕他以宗教名誉聚众谋反,他的自在布道又怎能不使“州司惶虚”。能够必定,斥逐智觊的法律是处所官依法行事,而决不是秉承晋王的号令。为了寻求政治庇护,智觊写信请杨广做玉泉的大施主,杨广再次表示同意。杨广后又写信给荆州总管达奚儒,请他对智者及所修玉泉寺多加关照。

智觊来江都时,“慧日己明”,杨广意让智觊为慧日主持,操纵智觊的德望扩大其对江南佛教界的影响。智觊坚辞不受,反倒劈面提出要回荆湘,“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本身的“精舍”。不肯意加人有大隋官方背景的慧日道场,要阔别江都到荆州建立本身自在布道的六合,这是对杨广美意聘请明白表示不予合作。智觊在江都城外住了几个月,但始终未入慧日道场。其间杨广仍各式延请,多次派柳顾言往智居处馈送礼品,再作挽留。杨广称:“弟子一曰恭亲,犹以陋薄,不称宿心。”开皇十二年(592年)仲春十八日,杨广致书一封请留,但智觊则反而提出要先回庐山东林寺,并转而请杨广为“东林峰顶两寺施主(施主)”。杨广无法,只得再派柳顾言传达口信:“弟子意不欲相去辽远,脱能旋回,不敢留停,镇下近山隋乐住止”。但智觊仍执意拜别。三月一日,杨广又修《重留书》,欲留智觊过完夏天后再“发遣,冀不半途飘露”,“请就摄山安居度夏”,但“师不准”,严辞回绝。杨广对这位刚强的父老不敢“违忤”,“谨尊夙愿”,“即命所司发遣”,最后“具装发遣”送智觊觊上庐山。

但是智觊虽死力冷淡杨广,却也没有健忘操纵王者之力来创办佛事。他离江都时即给杨广写信,称“近年寇贼交横,寺塔烧烬,仰乘大力建立将危。遂使佛法安然,道俗蒙赖,清算经像到处畅通,诵德盈衢恩满路”,但愿杨广营建治葺古刹。杨广当即复书表示同意,称“废寺同于火宅,持钵略成空返,僧从无依,实可伤叹”。智觊登上庐山,又述东林寺“羡玩忘劳”,然山下伽蓝偏近驿道,行人归去颇成稠浊,要求杨广命令寺边“永禁公私停靠”。杨广晓得后当即交代有关方面“勒彼州令去公私任务,不得停止”。就如许,师徒二人各有图谋,相互操纵,手札来往不断,大要看来仿佛已成莫逆之交。

杨广也一刻没有放松对智觊大师的拉拢。开皇十二年(592年)三月二十一日,杨广连修书三封,存问大师“道体如何”。七月一日,杨广遣主簿王灌往庐山参省问候,并送盐米,但愿智觊转意转意。但智觊却于八月八日西去南岳衡山,“修建功德”参拜恩师慧思之墓。杨广得知智觊远云,仓猝于十月旬日参书一封,云:“弟子渡江还,去月初移新住,多有冒昧,未善安立,来旨勖以法事,合用惭悚,始于所居外援建立慧日道场,安设照禅师以下,江陵论法师亦已远至于内援。建立法云道场,安设潭州觉禅师已下。”再次表示要请智到江都道场主持佛法,并催促说:“已别遣使迎延,愿预整归计。”十一月十五日,杨广再遣亲信伏达往潭州奉迎。但智觊未加理睬,于十仲春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荆州。一时“泮宫道俗延颈侯望,扶老携幼相趋戒场,垂里戴白云屯讲座,听众五千余人,旋乡答地荆襄未闻”。智觊即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精舍”,并重修十住寺,筹算在此长住久居。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青云直上:重返1998    重生八零之勒少又吃醋了    纨绔帝后:邪帝,放肆宠!    棺材子    女仙逆天    瑾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