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2页/共3页]
老佛爷端起桌案上的茶水饮了一口,脸上的笑容垂垂收敛了:“哀家年纪大了,没甚么别的念想,只是这后宫是天子的憩息之所,须得和敦睦睦才好。皇后是个好孩子,你也别太厚此薄彼了。”
弘历满心沉重地回到宫中,刚一坐下,寿康宫就来人了,说是老佛爷请天子到宫中叙话。
弘历将笔放下,盯着和珅的侧脸问道:“你同意司马光的话?”
弘历怔怔地看着和珅,他闻声和珅说:“皇上,主子想伴同皇上一同前去和亲王府探视,望皇上恩准。”
弘历冷硬的神采呈现了一条裂缝,硬生生地挤出一丝笑容,骂道:“胡言乱语。”固然是一句责备的话,可吴书来却感觉,弘历开口时,才褪去了冷僻的气质。
这一日,恰好轮到和珅当值,他侍立在弘历身侧,将《资质通鉴》翻到前一名翰林的标记处,入眼便是《唐纪》中的一段话。
“起来吧。”弘历在一旁坐下,含笑问道:“皇额娘赶上甚么欢畅的事儿了,也让儿臣一道乐呵乐呵。”
弘历缓缓地点了点头,起家时脚下一个踉跄,下一秒却被和珅稳稳地扶住了。和珅冲弘历暴露一个安抚的笑容,温声道:“主子听老一辈的人说,皇上是真龙天子,生来带有吉祥之气。地府的阎王小鬼,见着皇上都得绕道走。您此番亲身去探视和亲王,王爷必然会药到病除,安然无恙的。”
和珅看着御座上的帝王,超脱的面庞上暴露了疲色。他俄然认识到:弘历贵为天子,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幅血肉之躯,他也会怠倦,也会逞强,也会烦恼。鬼使神差地,和珅伸脱手,想揉开弘历眉间的皱褶,却被一声通禀惊扰了行动。
弘历这才发明,永璂竟站在太后身侧,望着他的眼神带着畏敬和期盼。
弘历摇了点头,苦笑道:“他啊,这是在跟朕活力呢,在贰内心,朕是害死老三的人。他怕朕,也不肯意谅解朕。”
“好.......”老佛爷笑道:“你也是个惯会哄人的,哀家瞧着永璂是个好孩子,你常日里事忙,也不常上皇后那儿去,永璂等闲见不着你,也是驰念得紧。哀家老了,想留着我这孙儿在身边说说话。恰好你每日来哀家这儿坐坐,父子俩也能多见几面。”
寿康宫内,老佛爷正笑得畅怀,瞧见弘历进门,赶紧把人号召到跟前。
吴书来回过身,游移道:“和亲王他.....咯血了......”
三希堂内的氛围仿佛呆滞了,弘历挣扎着从御座高低来。一双脚眼看着就要踩到地上,和珅眼疾手快地拿过一旁的御靴,俯身替弘历穿好。
太后显得表情极佳,连道了几声:“好,好......起来吧。”边说边拍了拍永璂的手。
吴书来几次上前,想替和珅搀着弘历。可走在前头的两小我,一个走着,一个搀扶,无端让人想起共生的藤蔓。
弘历心下伤感,一时候屋内无人说话,忽听一把软软的声音道:“皇祖母,您曾跟我说过,当人离世时,会变作天涯的星宿,让留在尘寰的亲人,瞥见他的踪迹,因此我们的亲人,都不会分开。驰念他们的时候,只要一抬眼就能瞥见。”
弘历颤声道:“和亲王呢?”
那主子早已吓得瑟瑟颤栗,结结巴巴地说:“王爷......还说......还说......吃饱了才有力量为他哭灵,还说除了主子们,没有人会为他哭了。”
和珅抬眼望了望正在挥毫泼墨的弘历,踌躇地开口道:“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以是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