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道统[第1页/共10页]
但在魏忠贤那边,就不难办了。因为代替王安,担负司礼监掌印寺人的,是他的亲信王体乾,而他本身,是司礼监秉笔寺人兼东厂提督寺人,大权在握,想如何折腾都行,归正天子大人每天都在做木工,也不大管事。
当年的读书人,还算比较靠谱,以是在东林党里,这两种人都有,后者占绝大多数。形象代言人就是杨涟,咬住就不放手,相称让人头疼。
这个不成告人的奥妙就是:魏忠贤想跟东林党做朋友。
作为司礼监的最高带领,遵还是例,如职位空缺,应当由秉笔寺人接任。在当时而言,就是由王安接任。
在这类杰出欲望的差遣下,某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开端连续产生。比如某县有位财主,闲来无事杀了小我,知县秉公法律,判了极刑。这位仁兄不想死,就找到一名阉党官员,但愿能够拿钱买条命。
在这个回合里,东林党获得了临时的胜利,却将迎来永久的失利。
无辜的被害者,朴重的七品知县,司法,公理,全加在一起,也就一万两。
更让人打动的是,他多次在天子眼进步言,说东林党的赵南星是国度可贵的人才,事情尽力当真,值得信赖,还曾派本身的亲信上门拜访,表达敬意。
当然,鉴于魏忠贤同道对他极度悔恨,干这件事的时候,他没有露面,而是找人代理。
考虑再三以后,魏忠贤找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冲破口——汪白话。
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位仁兄,都很有代表性:
得知汪白话被抓后,很多东林党人都很气愤,但也就是发发牢骚,真正作出反应的,只要两小我,此中一个,就是黄尊素。
愤恚归愤恚,他还是第二次上门,要求见赵南星。
短短平生当中,竟能集赃官、阉党、汉奸于一体,如此无廉耻,如此无品德,说他是禽兽,那真是欺侮了禽兽。
实在东林党在拉山头、搞个人等方面,也很有程度。可和魏公公比起来,那就差很多了。
魏忠贤的环境大抵如此。这位仁兄虽不认朋友,倒还认带领,想来想去,对老婆客氏说,算了吧。
参考动静
应当说,这类思惟是值得尊敬、值得佩服的,倒是绝对弊端的。
但究竟如此,生米做成了熟饭,魏忠贤无计可施。
恰好东林党不吃这套。人事部长赵南星传闻这过后,干脆直接让他滚出朝廷,连给事中都不给他干了。阮大铖晓得后,非常气愤,决定告左光斗的黑状。
压死熊廷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本叫《辽东传》的绣像小说。书中有一章叫“冯布政父子奔逃”,淋漓尽致地描画了冯铨父子听闻金兵将至,捧首鼠窜的狼狈丑态,一时传播甚广。阉党红人冯铨读后,又羞又恼,思疑此书是熊廷弼的作品,因而动了杀心。此时熊廷弼还在牢中,是死是留,朝廷中一时没有定论。冯铨趁机将小说呈给天启帝,诬称:“这本书乃熊廷弼所作,意在逃脱罪恶。”天启帝翻阅后大怒,遂命令诛杀熊廷弼,传首九边。不幸的熊大人,因为一本莫名其妙的小说,不但没拿过一分钱的稿费,反而丢了性命,实在冤枉至极。
但魏大学士不计算,亲身登门,还登了三次,您都不见,实在有点太不像话了。
天启四年之前,阉党中担负内阁大学士的还只要顾秉谦、魏广微二人,同时,也只要这二人有尚书级别,并加一品太子师衔(均为太子太保)。其他能称得上重量级的也只要十人,此中侍郎和左副都御使六人、总督两人(均带兵部右侍郎衔)、巡抚两人(均带右佥都御使衔)。而这十人当中,又有五人都是驰名无实的退休老干部。但仅过了三年,到魏忠贤垮台前,阉党中已有八人担负过大学士,有尚书及加尚书衔的达四十四人,并有二十七人加公孤、太子师衔。至于侍郎、总督、巡抚之类的更是多如牛毛。阉党的扩大速率和吸引力,可见一斑。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