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1页/共3页]
又过了半晌,贾琏从内里出去求见,言说往衙门里探听过了,那马道婆并未审出甚么不铛铛的处所,那搜出的纸人只是平常的障眼法罢了,没甚么大碍,又有权贵家作保,从中调停,官府也甚是难堪,后因忠孝王爷府上有人发了话,已是放她归去了。
实在邢氏这话也有几分事理。先前是宝玉、凤姐急病,世人六神无主、各式慌乱,顾不得避讳,也就罢了,现在两人病情已安宁下来,这大师子的端方也不能废了。
因事涉香菱,宝钗便不肯据实以答,何况又拿定了主张,决意不再赶姚静这趟浑水,便只说是畴前的教养嬷嬷好友,因住在京中,无所事事,故而开了个食肆练手,本来是挂了薛家的招牌的,后因道分歧不相与谋,已不复来往。
贾母此时便接口道:“可见哪怕是宫里出来的人,见地涵养也非常整齐。何况那姓姚的还倒打一耙,竟说是宝钗的不是,可见若识错了人,后患无穷。我本来还想着,也为巧姐聘一名宫里出来的嬷嬷,好生学一学端方,现在看来,倒是要慎重挑选一番了。”
她虽是在向王夫人哭诉,然王夫人现在两耳不闻外事,一味念佛,祈求彼苍保佑,那里肯等闲接她话茬。
正在各式慌乱之时,俄然阁房有丫环来报说:“二奶奶醒过来了!”贾琏、平儿等人又惊又喜,就冲要出来看,蓦地又听得贾宝玉在那壁厢闷哼一声,渐渐展开了眼睛。
正说话间,忽见贾琏急仓促闯出去,连通报一声都等不及。当时贾赦之妻邢氏亦在,忙笑着站起来道:“真是越大越不晓得端方了。便纵是赶着来看你媳妇儿,也要命人通传一声才是……”
贾母看着宝玉喝过米汤,垂垂睡着了,气味悠长,这才命人筹措着晚餐。宝钗本欲告别拜别,怎奈薛阿姨心中不安,非要厚着脸皮在此蹭饭。
倒是贾母皱了皱眉头,冷冷说道:“姨太太这话差了,想尊府上世代皇商,这运营之道,天然是要紧之事,宝钗这孩子在这上头能有些天禀,可见尊府上确是福荫之家,是件丧事。退一步讲,便纵使她去处有个甚么差池,也请姨太太回自家房中,关起门经验才是。一来女人家的,若不慎鼓吹开了不好听,二来讲句不恭敬的话,宝玉在里头存亡未卜,姨太太在此说话,万一闹将起来,恐怕冲撞了病人。不瞒姨太太说,宝玉和凤姐儿这一病,我这一颗心便如被拿刀子扎着似的,昏头昏脑的,说话也没甚么轻重,还请姨太太恕罪。比及宝儿哥来日大安了,我教他到尊府上叩首。”
和尚羽士之流究竟是受谁教唆,本无定论,但若依了谁受益谁有怀疑的原则,宝钗无疑是最大的被思疑工具。
何况这本来就不是甚么能瞒住人的事。间隔荣国府的贤德妃探亲没过量久,贾府恰是炙手可热之际,一大师子报酬了宝玉的病症闹得天翻地覆不成开交,前来探视的人络绎不断,京中动静通达些的人物,又有谁不晓得这档子事?
但是这话说到一半,就被贾琏打断了。贾琏一脸严峻,目光也不扫堂上世人,直直向着贾母说道:“老祖宗,长公主殿下来了,外头正忙着摆香案驱逐呢!”
当天暮色时分,宝钗方回到蘅芜苑。
王夫人闻言容色稍霁,皱眉道:“天底下岂有这类事情?那孙嬷嬷既是宫里头出来的人,在金陵地界也好大名头的,竟然会和这类报酬伍?”
姚静一念及此,便欲做那路见不平拔刀互助的侠女,誓要揭露此中玄机。也幸亏她经孙穆帮手经年,又借着宝钗之势在京中安身,于这里头的弯弯道道也不似先前那般一争光了,去衙门里告状未果被韩奇拦下来以后,竟使手腕赚开贾府的大门,来到贾母面前,直言有回天之术。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