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过夜[第1页/共2页]
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梁玉绳:“信之死冤矣!前贤皆辩其无反状,大略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令媛,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遥远无能之将。‘来宾多’与‘称病’之人何涉?‘摆布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一定坦白如此;家臣徒奴,善将者变复安插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顾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悯也。”
茅坤:“太史公传淮阴,不详其兵法所授,此失着处。”“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何尝与仇敌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刘邵:“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5
编辑
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罢了也,以是谓之‘人杰’。”
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以是失,汉之以是得,此三秦还定之谋以是卒定韩信之手也。”
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军事成绩
洪迈:“汉高祖用韩信为大将,而三以诈临之:信既定赵,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项羽死,则又袭夺其军;卒之伪游云梦而缚信。夫以豁达漂亮开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终究谋逆,盖有以启之矣。”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代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周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许。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以后,最为出色的将领,其最大的特性就是矫捷用兵,是中国战役史上最长于矫捷用兵的将领,其批示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役史上的佳构;作为计谋家,他在拜将时的谈吐,
韩信在被囚禁的时候里与张良一起清算了先秦以来的兵法,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汗青上第一次大范围兵法清算,为我国军事学术研讨奠定了科学的根本。同时还汇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王鸣盛:“观信引兵法以自证其用兵之妙,且又著书三篇,次第诸家为三十五家,可见信常日学问本原。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常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机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何晏:“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斥地所罕见也,何者胜,或谓:白起功多,前史觉得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术,皆此类也,所谓可奇於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苏轼:“抱王霸之大略,蓄豪杰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