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篇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第1页/共3页]
胤率军东进冀州,巧取抱犊寨,出井径口,据真定,羊祜亦出乐平,取赵国,对信都刘渊构成合围之势。胤决漳水灌信都城,渊大败,只得向慕容鲜卑求援。慕容鲜卑觎觑中原久矣,派兵七万南下,至漳水,遭伏,全军尽墨,渊亦死于易水,胡乱悉平。
既迁南中,胤私晤后主,请旨北伐关陇:“陛下,先帝创业艰巨,季汉江山得来何其不易,现在社稷倾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披肝沥胆,效死以节,讨贼兴复,并非为一已之私,只为无愧于刘氏之姓,将来纵使地府之下亦有颜面告慰先帝之灵。陛下,南中非栈留之所,只为权宜之地,不成久守,方今天下势变,恰是攘凶除奸兴复汉室的最好良机,此乃天赐机遇于陛下,望陛下恩准,臣别无他求,只愿一死以报陛下。”后主准奏,迁刘胤为镇北大将军、尚书事、雍州牧、都督雍凉诸军事、假节钺,以北地王谌为监军,率兵三万,北伐雍凉。
《三国志·季汉书·雍王传》
鲜卑犯中原,雍王奉旨讨之,败慕容涉归于漳水,歼敌十八万人,光复幽州。兴国二年春,雍王出塞,平拓跋鲜卑,封狼居胥。三年春,平辽东,灭高句丽,八月,渡马訾水,征三韩,灭鲜卑残部。四年,渡海击倭,倭诸国降,汉军班师而还。
炎兴二年八月,胤离南中,自汉嘉北上,越雪山,过草沼,行二千里无人之荒域,出奇不料,连拨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宁、金城六郡,天下慑伏。
时其弟武邑侯辑继安平王之位,乃改封霸陵候,充羽林卫。后因救驾有功,迁中尉右丞。
长安既失,司马昭急调南安将军杜预至上庸,攻打武关,牵弘不能敌,连失武关、商县诸城,死守蓝田关。胤未及救济,乃率部从汉中沿汉水东进,侵入上庸三郡。杜预恐上庸有失,后路被断,乃从武关退兵,胤则顺势退兵,返回长安。后主闻胤取关中,喜不自甚,封胤为骠骑大将军。
秋八月,晋王司马昭卒,子司马炎立。胤以荆州贩子之身份,潜入洛阳,策划司马攸兵变。攸,昭次子也,因司马师无子,过继之,昭在位之时,成心立攸为世子,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何曾贾充等谏之,皆曰不成废长立幼,昭迟疑未决。及胤至,与攸谋,炎惧,恐失其位,入宫杀昭,枉图自主,然攸为卫将军,掌京幾兵马,炎事泄,遭囚禁。胤建议攸杀炎以绝后患,然攸念及手足之情不忍脱手,及羊祜、陈骞、石苞勤王兵至,炎失势,攸为阶下囚,胤携司马师女司马青遁走,展转荆州回长安。胤纳司马青为次妻,生子征。司马炎废魏帝自主为帝,国号晋,改元泰始。
季汉迁都于洛阳,后主病危,姜维等欲扶新兴王恂继位,兵谏开阳门,企图逼宫,事败,维他杀,钟会亦死,后主崩,北地王谌继位,是为康帝,改元兴国,大赦天下。封胤为雍王,加太子太保,大司马、兼录尚书事,都督天下诸军事。
景耀六年,魏国寇边,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汉中失守,大将军姜维自沓中败退,把守剑阁。冬十月,邓艾率三万众走阴平小道,欲袭江油。
司马炎称帝以后,出兵三路,大肆打击关中,一起攻潼关,一起攻武关,一起攻蒲坂津,皆为汉军所阻,未得寸进。陆抗则趁机取弋阳,晋廷震惊。炎乃令钟会撤出益州,会至襄阳,杀扶风王司马亮,反,自主为魏兴王。匈奴人刘渊为上党太守,欲迁为带方太守,渊不满,起兵反于晋阳。一时晋国东西受敌南北俱反,国势颓危。
王濬海军顺江而下,势不成挡,吴西陵督陆景,江陵督陆晏前后死节,周处战于武昌,以身就义,汉军一起东下,生俘陆机、陆云,直抵建业城下,七年正月,孙壾降,吴亡。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