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第1页/共3页]
代地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
十七年辛未,公元前二三零年内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
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民气惽然,恐不能须也。”顷之,将军樊於期获咎,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地点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贫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觉得福,计浅而怨深,乃保持一人以后交,不顾国度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太子不听。
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处所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奖惩,天下不如。臣昧死愿瞥见大王,言以是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这情面也。今王不消,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觉得然,下吏治非。李斯令人遗非药,令早他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悔怨,使赦之,非已死矣。
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王翦屯中山以临燕。赵公子嘉帅其宗族百人奔代,自主为代王,赵之亡,大夫稍稍归之,与燕合兵,军上谷。
魏景湣王薨,子假立。
十五年己巳,公元前二三二年王大发兵伐赵,一军抵邺,一军抵太原,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还。
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
十二年丙寅,公元前二三五年文信侯饮醙死,窃葬。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且曰:“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扬子《法言》曰:或问:“信陵、平原、孟尝、春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
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觉得诚得天下之懦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成,因此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因而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以是奉侍荆轲,无所不至。及王打扫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舆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贫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偏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何如?”於期慨气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搇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何如,遂以函盛其首。太子豫责备国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轲,以燕懦夫秦舞阳为之副,使入秦。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