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兵临城下(一)[第1页/共2页]
景运十一年,定王率北境军于津门关外青锋岭一带全歼戎国二十万南侵雄师,就此奠定了大裕北境长达二十多年的和安然宁。
皇上浩星潇启愁眉不展地坐在那边,听那人说完,只是摆了摆手,道:“你有伤病在身,却还不忘为朕分忧,足可见你的一片忠心。至于此次出征北境,朕决不能再让你去上阵杀敌,还得另择良将才是。”
现在戎国雄师压境、津门关随时能够会失守的动静传了返来,这才完整惊醒了各位朝臣的安乐梦。一时候大家自危,流言四起,大师群情纷繁之余,倒是谁也提不出个有扶植性的定见来。
三位大臣忙向那人躬身见礼道:“臣等见过订婚王。”
这位订婚王爷赶紧回礼道:“诸位皆是受皇兄倚重的朝中重臣,对本王不必如此多礼。”
大裕景运三十三年春夏之交,戎国举兵攻裕。
这位庆王爷提及来应是当今皇上的堂兄弟,世袭了祖上的封地庆州。庆州本在永州之南,与戎国并不接界,故而向无边疆之扰,也算得上是一块乐土。
冷衣清忙躬身答道:“回陛下,臣觉得,此次北戎挥重兵大肆南侵,实是存了灭我大裕之心!我军若不能及时予以迎头痛击,必会令其气势更盛,结果堪虞。自接到北境垂危文书以后,枢密院与兵部应对及时,唐大人和张大人更是经心极力,只用了极短的光阴便组建并设备起一支十万人的援北雄师,如此效果,实属不易,两位大人皆可谓是众臣工之榜样!”
“诸位卿家,北境火线战事吃紧,垂危文书一日三至,朕本日将你等召来,便是想听听诸位可有何良策,能解这北境之危?”
这三位大人急仓促地进了大殿,却见殿上已有一人正躬身应对皇上的问话。
这时刚出去的那三位朝臣已来至殿前跪倒施礼,皇上命他们平身以后,方指着方才在殿上说话的那人对他们道:“三位卿家还未见过朕的七皇弟――订婚王吧?”
“左相,你身为当朝宰辅,对此次雄师声援北境,可有何观点?”
此役以后,因军功晋封订婚王的浩星潇宇却因为伤病缠身,不得不交出了帅印,今后在府中疗养,不问外事。北境军也暂归封地在庆州的庆王节制,没想到这一“暂归”,就暂归了二十多年。
庆王爷本是个诗酒风骚的闲散王爷,虽也称得上是雄据一方的藩王,其人却一贯胸无弘愿,向来不体贴政事。虽说是奉旨督管北境军,可这位涓滴不懂军事的庆王爷却从未当真过问过北境军的事情,而是让本来军中的副都统方胜将军一向替他代管着。
方胜曾在定王麾下效过力,算得上是一名经历颇丰的勇将,可他毕竟不是统帅之才,且年龄已高,实在是难以支撑住如此危局。军情邸报递到庆王手中,庆王更是慌了手脚,忙连夜派出八百里加急,呈送御前。
浩星潇启再次微微点了点头,“嗯,此次枢密院和兵部行动敏捷,这件事确是办得甚合朕心。”
“只是――”冷衣清不着陈迹地扫了一眼皇上脸上的神采,接着又道,“只是臣所担忧的是,独一精兵,却无良将,统统也是徒然!”
现在的北境军,虽号称有十万之众,实则真正能够一战的人马尚不敷七万,并且军中贫乏能征惯战的虎将良佐。面对二十万兵精马壮的戎国雄师,这支军心极度不稳的大裕军,也只是在竭力支撑,几场仗打下来,便再不敢与戎军正面比武,唯有据城死守,等候朝廷派来的救兵。这边裕军龟缩不出,倒是令戎军士气大振,日日攻城不辍,目睹不出月余,便能拿下津门关。
基于此等设法,兵部固然分外调拨了一批武备物质给北境军,却也只是临时补齐了以往所欠,而北境军体例严峻不敷的老题目还是没有获得有效的处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