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佛与道[第1页/共4页]
他深深呼吸,静下来,渐渐走到床上,按宋大仁传授的姿式打坐,闭上眼睛,在心中把宋大仁传授的太极玄清道玉清境第一层的法门重新到尾想了一遍,正要按之修习,俄然心中一动,猛地展开双眼,失声道:“不对啊!”
佛门道家,汗青悠长,老死不相来往,修真之术也各自都发源于其思惟流派。以道家为例,其大旨在于一个“道”字,所谓: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觉得和。(注:语出《品德经》德经第五章)。玄门则源于道家思惟,便连太极玄清道的三重境地,也是以道家神话中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品德天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也就是俗称的“三清”说法而定名。玄门修真,讲究共六合一息,身同天然,以身御天然造化,化为大能力。
宋大仁浅笑道:“不错,小师妹极是聪明,对修真一道更有天赋,师父师娘传她甚么,一听就会,资质远远赛过了我们这些师兄,现下她只是修道日浅,火候不敷,假以光阴,她成绩必然不成限量,远胜我们。大竹峰一脉发扬光大,都在她身上了。”
三月以后,田不易一日忽来兴趣,前来探察张小凡修道环境,不料一问一试,生生把他气个半死。一知识论,浅显人修习太极玄清道,以第一层之粗浅,三个月后都当有小成,能够开端引六合灵气入体,运转三到五个周天。不料张小凡资质之差,当真罕见罕闻。修炼足足三月,竟然连满身孔窍也不能节制自如,至于引灵气入体更是勉强,更不消说甚么运转几个周天了。
张小凡站起家,道:“多谢你了,大师兄。”
两套法门截然相反,却弄得张小凡苦不堪言,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他除了每日风雨无阻上山砍竹,便用心修炼这两大法门。只是他练太极玄清道刚有小成,满身孔窍初开,灵气入体,接下来的大梵般若却又要强关上各处孔窍,入寂灭之境,不由得前头尽力,几近尽付流水。
实在张小凡不晓得,太极玄清道当然是道家的无上妙法,但普智在他身上发大弘愿,寄予平生希冀,所传的那套口诀,却也是佛门的至高法道――大梵般若。
至于青云门下,因为当年青叶祖师在“幻月洞府”中获得古剑“诛仙”,仗之横行天下,几无敌手,众后辈敬慕之余,多数都是修炼仙剑的。千年以后,剑侠辈出,几近成了青云门不成文的端方,便是改名叫青云剑派也无不成。
当张小凡怯生生地在一日晚餐时对世人宣布时,青云门大竹峰一脉众弟子目瞪口呆,如见千年铁树着花,随即世人放声大笑,宋大仁更把已长大很多的张小凡抱起抛到空中,连着几下,欢乐不已。
只是他想的轻易,做起来却美满是另一番风景。太极玄清道炼气,要伸开满身七窍毛孔,引六合灵气入体沿经脉运转,以此熬炼安定身材元气和内络经脉;大梵般若却要求入寂灭境地,闭塞满身意想行识,以己身为一天下,独见自性,以深心真元,固本培元。
太极玄清道的首要修行法门,到第三层就大抵传授结束,今后更多的便是看资质凹凸,靠自行修为了。修行高深的师长或会指导一二,那也仅是小我的经历之谈,让弟子少走一些弯路罢了。当然了,这里所谓的“弯路”,多是以百年计的。
而反观佛门,大旨却在“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统统万法,不离自性”。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摆荡;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注:语出《坛经・行由品第一》)佛家修真,重视体悟本身,照见五蕴,“能以普通若而生八万四千聪明”,就是这个事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