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种田旧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11、背锅[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程灵慧天不亮就和几个小火伴儿解缆了。翻过两座山到了铁匠营的时候天已经快晌午了。背锅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那些大些的孩子往年来过,和那些铁匠铺都熟的很。

“为啥?”

当时,定边候请父亲跟从他到沧州去。父亲念及家中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这才没有承诺。现在,为了给大姐凑嫁奁。父亲决定去沧州一趟,看能不能托侯爷的福找个差事做。毕竟,定边候仓促而来,府里总有要补葺的活计。

奶奶被说住了。坐在一边儿感喟。程灵慧看大姐惹奶奶不欢畅了,立即不依了,叫道:“不就是个嫁奁。没嫁奁你还不嫁了?”

小孩子做不了拉脚的谋生。大点儿的孩子就去挑煤。把煤从煤窑挑到转水城外的煤站。也有赶牲口拉的。小点儿的孩子就去铁匠营背锅。

大姐气的大哭:“你们就方向她吧,把俺挤兑死算了。”

大姐哭道:“你们看看三慧子有多毒吧。俺但是你亲姐,你大年下的咒俺死。俺死了老常家来接人,你替俺上花轿啊?”

出了西屋,奶奶让她本身去玩。恰好隔壁五婶子的小儿子来叫她去搓炮筒子。程灵慧就去了。也不晓得关于大姐嫁奁的事,家里大人是如何筹议的。归正父亲说他过了年去沧州一趟。

孩子们各自挑了合适大小的锅。用自带的绳索捆好。背在背上不敢担搁就往回赶。

被大雪困在十里铺的时候,父亲已经见过定边候了。孙家店房的佃农被关在屋子里却吃少喝,也是父亲奉告定边候的。这才有了厥后的每日一碗稀粥,以及定边候拨了草料给大伙儿喂牲口的事。

过了正月十六,父亲一大早就解缆了。程灵慧缩在被窝里使志气。谁叫她,她都不起来。等父亲走了半天了,她又爬起来。一向追出村口好几里地。站在金马岭的半坡上,看着父亲单独背着施礼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父亲的影子了,这才哭着返来。

大些的孩子领着他们去杂货行交了锅,领了脚钱。大师各自拿出一两文钱买点儿麦芽糖之类的,打打闹闹回家去。

奶奶拉启程灵慧道:“还是俺三慧好。跟奶奶走,咱不睬她们。”程灵慧跟着奶奶临出门还对大姐吐舌头翻白眼,气得大姐又是一阵大哭。

程灵慧第一次来,最有干劲。一口气爬到山顶上,转头看小火伴儿都还在半山腰上晃呢。从怀里拿出母亲给带的咸鸡蛋和白面馍馍。也不管山风冷冽,吃得津津有味。她吃完了,大伙儿才爬上来。围在一起歇息了半晌。各自吃些自带的东西,接着上路。比及了转水城已经是傍晚。

她固然过了年只要十岁,可比同龄的孩子有力量的多。手脚也矫捷。第二趟就不满足背小锅。铁锅里,最小的是八号锅,俗称‘驮八锅’。其次是‘驮五锅’。以此类推,最大的是‘驮二锅’。至于那种特大号的铁锅就不是人能背动的了。

这时程灵慧才晓得,父亲当年就是在定边候苏固的部下从戎。只不过定边候那么大的人物不熟谙父亲这个大头兵,但父亲是熟谙定边候的。

程灵慧就是奶奶的眸子子,命根子,不管她干啥奶奶都感觉对。当下唬着脸道:“我感觉三慧说得对着呢。”

驮二锅的口径大抵相称于现在的八九十公分,就是俗称的半大锅。背在一个十来岁小孩的背上,锅沿儿能到小腿肚子上。因为不好背,给的脚钱也多。程灵慧第二次挑的就是如许的锅。

二姐偷眼看了大姐一眼,低着头道:“前街四妮子说,姐夫家可有钱了。普通闺女嫁不上。姐夫的大嫂是地主老财的闺女,嫁奁装了三大车。二嫂是四妮子三姨的二大姑子的闺女。为了她出嫁,娘家卖了一群羊,两端牛,才凑齐了三车嫁奁。就如许也比不上她大伯媳妇,在婆家说不起话。大姐听了这话,就不欢畅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嫁入豪门77天后    都市全能医仙    鲜妻有喜,腹黑老公轻点疼    爆萌小福晋:九爷心尖宠    我只是个奶妈[全息]    混沌大神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