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2页/共3页]
人群中发作出一阵轰笑,一个男人红着脸道:“俺……俺不是胡人。”
“等会儿。”钱昭慢条斯理地吃完,向秦殊华取了水囊解渴,站起家问,“两位想听甚么?”
柳先生皱眉问道:“照如此说,建州鞑子迟早也能习了汉俗,我们汉人不必与之相争,明室也不必复了?”
钱昭瞧着笑得最怪的刘大牛道:“刘大哥先别笑人家。刘姓虽是汉家大姓,但鲜卑人中的独孤氏也改姓了刘,谁晓得你祖上是哪一支。”
秦殊华欣喜地迎上去,道:“柳先生,你如何在此地?”
口外还是初春,关内已值夏季,白日热得很,到了晚间,山中却有些微凉意。钱昭站在空旷的山崖下,看最后一丝霞光暗去,立于山壁上的庞大佛像沉于暗影中。上空一个黑影掠过,惊得她昂首仰看,倒是夜归的飞鸟,扑棱棱隐没在崖壁以后。
“甚么!”秦殊华当即惊呼出声,惹得世人皆侧目。她也顾不得很多,红着眼抬高声音诘问道:“师父现在那边?他白叟家还好么?”
刘大牛立即笑不出来,被裘树民好一通捶。
秦殊华点了点头,答道:“丢了一半的货,幸亏人都没事,总算有惊无险。”
“这石窟庙甚么时候有的?”一名陌生的男人问道。
<a href="p:///k.php?novelid=2530779" target="_blank">p:///k.php?novelid=2530779</a>
钱昭心想,在这儿用火真是罪恶,忍不住轻声嘀咕:“不会把菩萨熏黑了吧。”
柳先生晓得她并不热情反清之事,其他人则志大才疏,叹了一声道:“另有另一件,我收到动静,你师父还活着。”
从归化城到杀虎口不过两百多里,天明解缆,紧赶慢赶,到日暮时分就达到了关隘。按例按骆驼数交了税银,便被放行。清廷还将来得及设立税关,所谓税银想来都落入了驻守兵丁及大同镇守的私库。
柳先生见话题扯得远了,便插了一句道:“胡汉之别本就不在血缘,隋唐皇室都有胡人血缘,却仍以汉家自居,心中所向才是底子。”
一席话说得世人群情激昂,跃跃欲试。
刚入关内,不料就有熟人在此候着他们,一个四十余岁的文士领着两个男人站在堡外,见到秦殊华一行人出来,那文士便大声唤她:“殊华。”
柳先生则道:“别急。让百山把那人带去王庄回合便是,归正也是顺道。”
“没甚么。”钱昭接过,又要了块肉干,小口吃着。
钱昭刚才看到了块残碑,再加上连猜带蒙,也能说上一二,便道:“此庙唐时称大石窟寺,历代多有补葺,渊源则始于北魏。”她对于佛法禅学成就极其有限,底子鬼扯不下去,只能转而议论本身晓得的,便接着说道,“大师都看到这崖壁上的石窟佛像如此宏伟精彩,若没有倾国之力支撑定然无觉得继。在开凿这些佛像的时候,大同是北魏都城,当然当时候不叫大同,而称平城。”
在归化城又住了一日,便比及了那夜风雪中走散的刘大牛。第二天,一行人即起行返回口内。
柳先生道:“张献忠已战死,便是前两个月的事,来的应是他的义子。我们无妨见上一见。”
钱昭便知他姓元,笑着说:“元大哥没甚么可恼的,若真是拓跋鲜卑的元氏后代,那但是帝裔呢。”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