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财路与诗[第2页/共2页]
回家后老爹问他学到了甚么,王桩吭吭哧哧半天说不出,因而挨了明天的第四顿揍,吃过饭兄弟俩跑到河边玩耍,老二又拿话挤兑他,令王桩现在一肚子火气没处发。
这笔臭字实在太丢脸了,可谓惨不忍睹。
i1153
最后一笔收锋,大功胜利。
*********************************************************
再也顾不得甚么先生的风采,郭驽三两步从河滩边的矮丛林里窜出来,一把揪住王桩的胳膊,瞪着他:“小娃子,刚才的诗谁教你的?说实话!”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坐在房里发楞,李素的眼睛却越来越亮。
走了两步,眼角余光不经意瞧见桌上那一叠纸,李素又停下,目光如有所思。
决定了,就放在这里吧,本身不看便是。
李素沉默着点点头,心境有点乱。
父子俩一人一大碗面,蹲在门槛外稀里哗啦吃完,李道正把碗一搁便出门了,二十亩地已种下了麦种,本年春雨多,应当有个好年景,李道正患得患失,每天都在田边盯着,恐怕出了一丝忽略。
读书固然当不成官,但现在的景况已是老天的厚赐了。
“读书,谁说我不会读书?今就学了好多学问,书院里的郭先生教的,爹问我时我懒得答他罢了。”王桩的神采有些羞怒。
李道正满脸含笑,重重拍拍李素的肩:“好好读书,读好书仕进咧,陛下给你封太医署的官不可,辞了就辞了,我娃将来不做治病的大夫,要做上马治军上马管民的大官咧。”
现在还不是发财的机会,李素对这个天下还是太陌生了,到现在还没把脚步跨出过承平村,造纸和活字印刷太惊世骇俗,出这么大的风头,不必然惹出甚么祸端。
李素拈起麻纸的一角,谨慎地揉了一下,公然碎了。
“你学了个啥?你说出一句我就服你。”王老二明显不如何给兄长面子,斜眼瞥着王桩的模样分外欠抽。
父母心,千百年从未变过。
本年开春后,闻知东阳公主欲在封地内创办村塾,郭驽当时便动了心,他和妻儿再也不肯过这类寄人篱下的日子,因而写了几篇自认平生最对劲的策论和几首律诗,投到公主府上。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