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除籍[第1页/共3页]
“岐州京畿要地,刺史之职不成空缺,请陛下选用良吏任之。”
虽说都是山东士族,可荥阳郑氏的郑元璹郑善果等人虽号称荥阳郑氏,实际上他们数代就迁入关中长安了,更早前则是迁入洛阳。他们是五姓七家,是顶级士族魁首,历城房家则跟历城秦家一样,只是庶族豪强,勉强称一句小士族。
窦炽一家都以英勇能战着名,偏窦威倒是偏好文史,曾经还被族中兄弟们讥为书痴,可他在隋朝得宰相李德林保举退隐,从秘书郎做起,任期满后都不肯调离秘书监,一心研讨学问,而他的那些族中兄弟们都因军功而权贵,大师又耻笑他,你莫不想成为贤人?窦威笑而不答。
到本日为止,秦琼秦琅父子入岐州十二天,前后捕得蝗虫超越八十万石,岐州做为京畿三辅之地,人丁数远高于别的州,虽不如长安百万人丁,可也有近三十万口,这么算下来,均匀每人捕得蝗虫两石不足。
窦威则道,窦家在汉朝时便是外戚,北魏之时又有三位皇后,现在陛下建国,臣又因姻戚身份获得任用,臣非常恐怕,怕不能胜任。
幸亏固然蝗虫正在敏捷生长,但各地捕蝗灭蝗的战果惊人。
一面有机遇就踩,一面则是不时的示恩拉拢一下,倒也还算结果能够。现在李世民跟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的干系都还算好。
长安。
可李世民却坚信不疑。
这是真正的一撸到底了。
政事堂上,两面摆满了屏风,屏风上是一张张黄麻纸,上面记满了各种数字。
不过眼下李世民固然头疼今后这些白条若那边理,可现在临时还顾不上这些。
“陛下,我觉得现在的局势就如秦琅所奏报的一样,我们先胜一局,但还不成掉以轻心,仍然要让各州县抓紧捕蝗,如秦琅所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成辜名学霸王啊。如果一个不谨慎,让诸州的飞蝗会聚成群,到时可就前功尽弃!”
“臣觉得善!”房玄龄对这小我选直接同意,启事无他,窦恽姓窦,是李世民母亲娘家人。
“臣觉得秦琅倒是能吏干臣,眼下批示治蝗也是结果凸起,抚民有力。不如,以秦琅检校岐州刺史?”房玄龄保举秦琅。
先前郑善果被一撸到底,还起码保存了散阶和爵位,只是没了职事,可现在郑元璹直接成了百姓。
不过窦威出任宰相没多久,便病死了。
窦恽的堂兄窦轨,眼下便是益州多数督在任,前次实封功臣,窦轨便也是实封六百户功臣。
李渊称帝后便特拜他为宰相,他对窦威说,北周时有八柱国,我家与你家都曾位列此中。现在我是天子,而你倒是宰相,有些不平等啊。
房玄龄拿着个小本子过来汇报,李世民点头。
这个数字,一度为封德彝和王珪等几位宰相参政们思疑,实在是太惊人了。
本来岐州出了大题目,可秦琼父子一到,发挥雷霆手腕,也是敏捷的稳住了蝗情。
“陛下,关内多州都连续上报有飞蝗开端成虫腾飞,但集群并不大,临时不构成威胁。”
窦恽的父亲窦威,为唐初的宰相,任过内史令。他祖父窦炽是隋朝的太傅、邓国公。窦威是窦穆皇后的堂叔,是以李渊都要喊窦威一声叔,李世民要喊窦恽一声表舅。
“着有司夺回朝廷历次赐与的犒赏,并收回职田、官人永业田、爵位永业田等。”
稍后,李世民叫来百骑司的人,“给秦琅传一道口谕,岐州蝗情既已节制,便交由延安郡公窦恽接办,他再辛苦跑一趟泾州,替朕去瞧一瞧泾州刺史李艺在做甚么,为何泾州报上来的蝗情节制不力?”
秦琅在岐州打了很多白条,此中有常平仓高价收买贩子之粮,有向富户地主们征收的粮食款,另有向百姓以蝗换粟打下的白条。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