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第1页/共3页]
头可断,发型不能乱
小时候拿板儿砖砸缸的司马光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周封三晋这个窝囊事儿让天子之职完整崩坏,礼法是国度赖以存续的法纪,三晋竟然威胁周天子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还不得不承认,这法纪大乱,就标示着周朝末日已经邻近。
据《资治通鉴》记录,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产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册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俗称三家分晋① 。无独占偶,齐国的大夫田氏,与此同时也废掉了姜氏,取而代之成为诸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① ,使得中原地区逐步构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式。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厥后孔贤人充满密意地讲:“管子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义是我们老百姓到明天都遭到管仲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就要被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异化了。“被发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式特性,“被发”就是散着头发,重环垂耳;“左衽”就是他们穿的衣服是左边压右边。中原汉族人穿衣服是右边压左边。实在哪边压哪边都无所谓,但在中国当代,这个打扮、发型要一变,就意味着礼法的崩坏,意味着国度要灭亡,道统要灭尽。这就是头可断,发型不能乱的启事。
七个爷们儿欲争霸
齐国本来的国君应当姓姜,比方齐桓公,名字叫姜小白,那会儿起名还不太讲究。成果大夫田氏强大起来把姜氏废掉以后,本身当了诸侯,齐国改姓田了。以是三家分晋,加上田氏代齐,构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管仲特别恶感漫无边沿的高谈阔论,他在相齐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出色的结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段话对于明天的中国很有实际意义。用我们的话讲,你得先抓物质文明,然后再抓精力文明。穷山恶水,恶妻刁民,必定是相辅相成的。相反,糊口越敷裕的处所,精力文明程度也越高。齐国秉承了管仲的务实精力,加上地理位置杰出,背靠大海,尽享渔盐之利,齐国很快就做大,成为诸侯各国中气力最强的国度。
周王室东迁以后,权势一落千丈,诸侯不再服从天子的号令,不再朝觐和进贡。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的时候,郑国的郑庄公不平,不去朝觐,因而周桓王带领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军队讨伐郑国。成果郑国军队力挫联军,周桓王败北,最惨的是他还被郑国大将一箭射中肩膀。小弟造反不能惩办,反而被补缀了一顿,老迈的威望天然一落千丈。今后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诸侯不再把他当回事了。稍后,各路诸侯纷繁崛起,为了夺得更多的地盘和人丁,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这个战国七雄一开端还不但是七个国度,当时一共20多个国度都觊觎霸主职位,历经烽火浸礼,这前20强大浪淘沙般一番海选PK以后,根基上就剩下燕、齐、楚、秦、赵、魏、韩,七位选手持续死磕。从春秋五霸进级衍化到战国七雄,能够看出春秋的时候,中原的首要冲突是南北冲突,表现在晋楚两国的争霸当中,晋在北边,楚在南边,一向是南北对峙。到了战国的时候,首要冲突就是东西冲突了,详细表示就是秦国跟关东六国的冲突。因为关东六国位居崤山函谷关以东,对秦国构成必然威胁。特别到了战国末期,秦想同一六国,进一步激化了它们之间的冲突。
如果没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话,当时的中原就被少数民族异化了,发型一换,就轮不到前面这些事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