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以邻为壑[第1页/共3页]
恰是因为赵魏齐这类玩水自溺的行动,才导致到了汉朝时,黄河水患已经难以节制。
“这高唐城非论口音还是民风,公然跟赵地大异呀。”
三月八日,平原津,从木船上跳下,回望身后宽广得几近看不到边的浑浊大河,明月不由赞叹道:“这河水不愧是天下万河之首,竟有十里之宽,若不亲眼瞥见,真是没法设想。”
比及百多年前,田和终究靠着魏武侯的举荐,获得了周天子承认,代替了姜姓齐国,成为这两千里江山的统治者。以后,齐国的新君主又把齐地分别为五个都:临淄都、莒都、即墨都、平陆都、高唐都。高唐地平土沃,无大川名山之阻,而转输所经,常为南北孔道。
他的担忧并非多余,次日,他们一行人到达高唐城时,便赶上了一名来者不善的齐国大夫……
这貂勃能言会道,天南海北都能扯到去,平原君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早就怠倦得不可,聊了一会,就撑不住了,筹算切入正题,商讨入齐之事,早点定下来,他也好早些去歇息。
“不好,齐国助赵之心,恐怕不诚!”
骑着马进入高唐城土黄色的城垣内,打量着四周的风景,听着街边人的说话声,赵括不由如此感慨,他从小没分开过邯郸百里以外,看甚么都感觉猎奇。
从公孙龙口中,明月得知,这高唐城早在春秋时,便是齐国的西部的大邑,南临卫国,西临晋国东阳之地,是齐国在黄河以南,济水以北的中间。
平原君没有否定,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他的任务之一,貂勃便道:“寡君在我临行前说了,既然如此,不如请赵国先交还麦丘、昌城,只要城池交到齐国手里,齐国便会立即出兵助赵!”
听完此言,平原君面色一沉,明月也立即警悟起来,脑中冒出了一个动机:
貂勃却笑了笑,说道:“平原君此次来齐国,不但是为了送长安君入齐,也是为了交还赵国占据齐国的侵地吧?”
“这时,燕国已经落空了对齐地的节制,以是占据了宋地的魏国和占据了高唐等地的赵国,就成了那场战役的最大赢家,人丁增加了十多万,国力大增……”
赵魏齐三国现在固然和睦,但相互间的防备,就比如这大河上的堤防一样,从未消逝,指不定哪天,就会再次众多成灾,以邻为壑。
他随便打量了明月几眼,点了点头:“大王和君王后早就盼着能见到长安君了。”
公孙龙惊奇地看了一眼长安君,感觉他这句话很有见地,但又笑道:
明月很有些痛心疾首地感喟道:“各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不是悠长之道啊,这条大河自从大禹治水后本来耐久不再为患,但各国以水为兵,以邻为壑,如许下去,迟早就让河患越来越烈,终会变成伶仃一国没法节制的局势。”
……
平原君面色不豫:“赵国但是让我平原君亲赴临淄,那边只是派了戋戋一其中大夫?齐国也过分怠慢了罢!”
国与国之间所谓的干系,只能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啊,唯独占政治和经济上的同一,才气消弭这类报酬制造的水患……明月如此想道。
明月指着那黄土墙垒问道:“公孙先生,那便是齐国制作的堤坝么?”
“虽说齐国此举,不过是效仿当年魏国白圭治水时的‘以邻为壑’。但可把赵国和魏国害惨了,为了制止这类环境,赵魏也各安闲本身的国境内建堤筑堤。”
明月点头,现在的黄河,被称之为“河水”,在赵国境内一分为二,西边的较为藐小清澈,以是叫清河,东面的更加宽广浑浊,以是叫浊河。固然泥沙还没有后代那么严峻,但折磨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黄河之患已现端倪。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