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上)第一章 奔丧遇险[第1页/共4页]
就在曾麟书坐在太师椅上,单独一人冷静思念的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身侧重孝,轻手重脚地走了出去。这是麟书的次子,名国潢,字澄侯,在族中排行第四,府里凡是称他四爷。
"爹,夜深了,您老去歇着吧!哥彻夜必定到不了家。""江贵已经返来五天了。"老太爷展开半闭着的双眼,眼中充满血丝,"他说在安徽太湖小池驿见到你哥的。江贵在路上只走了十六天,你哥就是比他慢三四天,这一两天也要赶返来了。""爹,江贵怎好跟哥比!"说话的是次女国蕙。她双眼红肿,面孔清癯,头上包着一块又长又大的白布,正在房中一角清理母亲留下来的衣服,"江贵沿途用不着停。哥如许大的官,沿途一千多里,哪个不凑趣?这个请用饭,阿谁请题字,依我看,再过半个月,哥能到家就是功德了。"麟书摇点头说:"你们都不知你哥的为人。这类时候,他哪会故意机赴宴题字,莫不是出了甚么不测吧!"麟书偶然间说出"不测"二字,不免心头一惊,涌出一股莫名的惊骇来。
曾玉屏生有三子。宗子麟书号竹亭,应孺子试十七次,直到四十三岁才考取秀才,一辈子以教蒙童为业。次子早逝。三子骥云,平生于耕于读均无成绩。麟墨客有五子四女。宗子国藩。次子国潢,字澄侯,比国藩小十岁,毕生在家守家业做乡绅。三子国华,字温甫,比年长幼十二岁,过继给叔父骥云为子。咸丰六年起领兵兵戈,咸丰八年三河之役后杳无消息。四子国荃,字沅甫,比国藩小十四岁,咸丰六年组建吉字营开赴江西作战,因军功而迁升敏捷,受封伯爵,官至总督。光绪十六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五弟国葆,字贞干,比国藩小十八岁,咸丰二年底随国藩出山充当湘勇营官,不久被裁撤回家,咸丰九年复出,同治元年病逝于军中。在诸弟均未出山做事之前,曾氏对他们有过如许的评价:"辰君平允午君奇,屈指老沅是白眉。"辰君即国潢,"平允"实乃"平淡"的客气说法。午君即国华,"奇"指的不走正路,不脚结壮地,喜奇思怪行。"白眉"取"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典,意为兄弟中最为杰出者。验以厥后的究竟,可知曾氏知弟甚深。曾麟书的四个女儿别离为:长女国兰,嫁王鹏运。次女国蕙,嫁王待聘。三女国芝,嫁朱咏春。四女十岁时短命。
曾氏本籍衡阳,清初迁湘乡荷塘都之大界里,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又从大界里迁至白杨坪。
道光三十年十仲春初旬日(公元一八五一年尸月十一日),洪秀全率承平军于广西桂平县全州进入湖南境内,军事停顿极其顺利。七月尾,萧朝贵率先头军队来到省城长沙城南门外,开端攻打城池,碰到守城军队的有力反击。萧朝贵中炮子阵亡。八月下旬,洪秀全、杨秀清率主力军队到达城外,尽力攻城。十月十九日,承平军弃城北去。承平军屯兵长沙城外达八十余天,始终未能进入城内。从广西到南京,承平军一起上军威凌厉,势如破竹,长沙城是其唯一未能霸占的都会。
"四哥,益阳还没有办团练哩!"搭腔的是麟书的第三子国华,族中排第六。这位六爷已出抚给叔父为子,他固然也披麻带孝,但却跷起二郎腿在细细地品茶,与其说是个孝子,不如说是个茶客。他略带鄙夷地说,"四哥老是团勇团勇的,真正来了长毛,你那几个团勇能起甚么感化?省会里提督、总兵带的那些吃皇粮的端庄绿营都打不赢,我看长沙迟早会落到长毛的手里。"曾府少爷们的这几段对话,把挂名为湘乡县团练总领的老太爷吓坏了。他分开太师椅,在屋子里踱着方步,冷静地祷告:"求老天保佑,保佑我的老迈早日安然返来。"老太爷喃喃自语多时,才在长女国兰的搀扶下,苦衷重重地走进寝室。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