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第1页/共4页]
梁峰笑笑,并未答复。但愿此次的疫情能够获得节制吧。如果有了一次胜利典范,由朝廷指定防疫办法,对于布衣百姓而言,才是天大的福音。
“半月之前,城郊就陆连续续有人病发,此次应是传染了四周的商户,才病患才蓦地激增。”姜太医可比王汶要沉着多了。
“如此甚好!阿成,快去牵马来!”
梁府送的果然是匹好马,日夜不断,只花了四天时候,姜达就赶到了晋阳城。以往繁华的街道变得冷冷僻清,路上行人也都蒙着厚厚布巾,一副行色仓促的模样。没有在街上多做逗留,姜达直接策马赶到了祖父暂住的城西别馆。
※
绕过几道回廊,一个宽广天井呈现在面前。大堆药材摆放在角落,还稀有名医工忙繁忙碌,分拣着药材。刺鼻的药汤味道压过了艾草和石灰水的气味,姜达却没有在乎这些,他已经看到了站在天井正中,繁忙叮咛着杂役的老者。
宽广的僧房内,檀香环绕。一名慈眉善目标老衲低垂视线,看着面前那卷经文。固然品目不全,但是经文确切字字珠玑,他暮年还曾听过一名西域和尚报告过近似的经句,不过用的是梵文,而非汉语。
姜达胸中不由一暖:“多谢子熙体贴!如果此行顺利,你所传授的那些防疫要诀,必会救无数百姓性命!”
以慈悲谢慈悲,短短对答,亦深含佛理。王汶现在哪另有不信之理?满心欢乐的再次拜过,他才依依惜别,分开了怀恩寺。
“都听姜翁的!我定当极力互助!”王汶立即道,“来人呐!快燃起艾香,服侍笔墨,我亲身递书,向东洋公进言!”
怀恩寺是晋阳一座大寺,并州胡人浩繁,佛法昌隆,寺庙的范围也非常不小。王汶本人也常常在寺中布施。如果能以僧房为医寮,那么肯去救治的,应当也会多上很多。
老衲用指尖拂过经卷第一品里,那行清秀笔迹。如许的故事,并不存于经籍当中,却有人能够分毫不差的描画出来。就算是他,也不敢矢口否定佛祖入梦一事。
姜达立即点头,又从怀中取出了一封手札:“这是梁子熙交予我的经文,说只要把它呈给王中正,王中正就会助我们防疫。”
和祖父对视一眼,姜达从怀中取出了梁峰的手札,恭敬递了上去:“王中正,这是梁子熙新书的经文,我分开梁府之事,他也谆谆叮嘱,让我必然要把经文送与中正。这断绝之法,也是子熙先点明的。他曾说过,救人如救火,如果不拆屋隔火,岂不要把一片房舍烧成了白地?还望中正沉思啊!”
“若畏身故,又何必修行?”老衲淡淡道,“既然此事因佛祖点化为引,不如顺水推舟。如果真能防治疫病,并州信佛之人,必会倍增。这才是真正的缘法啊!”
“又是经文吗?”姜太医不由有些动容,之前他就是用佛祖入梦来激王汶的,谁料梁丰竟然也共同了这个说法。如果没有济世之心,又何必非这些周折?
“如此甚好。”当发明此事样样都暗含佛缘以后,王汶终究不再推拒,拍案定道,“你二人也要尽快拟出章程,供东洋公参详。如果真能禁止大疫,也不枉这一遭佛祖点化。”
目睹王汶有摆荡的意义,姜达从速补上了一句:“实在侍疾也能够征召病患亲眷。如果有孝贤子孙情愿侍疾,大可把他都招进断绝地区,照顾亲人的同时,也帮忙其他病患,如许岂不全了孝道,也积善性善?”
“如果抢先恐后分开晋阳,恐怕会在路上遭受疫病。并且本年流民甚多,万一碰上,岂不防不堪防!”姜太医立即反对,“现在之计,只能世人同心合力,防治疫病!”
此话一出,王汶便愣住了。是啊,为甚么恰好是他赶上了梁丰?莫非佛祖早就看出晋阳有此一难,才派他来化解?如果现在逃出城去,对姜太医的话不闻不问,岂不是白费了这千古难求的佛缘?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