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安邦(6)[第1页/共3页]
他的声音略有黯哑,但是毫不影响音质美好。山风缓缓,吹拂宽袖长袍,让那身影恍若乘风舞动。偈颂绕梁,有若梵唱。
只等了不到半盏茶工夫,只见一人拾阶而上,缓缓向溯水亭走来。长年醉心诗书,王汶的眼神并不很好,开初只能看到一道瘦长身影,身着墨色外袍,头戴白玉小冠,两道鲜红长缨束在颔下,身姿笔挺,行动悠悠。一袭宽袍被山风吹拂,摇摆不定,衬得那人也如风中劲竹,袅娜生姿。
王汶用玉快意一敲掌心,赞道:“久闻梁公大名,摈除北胡,安定二州,连魏武都赞曰政绩天下第一。现在一见,方知梁公当年风采。”
轻摇快意,王汶正想考校一下位选人,一名小吏仓促赶了过来,附耳道:“启禀中正,上面赶来了一名郎君,想要求见。”
这但是晋阳王氏的聘请,放在谁面前都是殊荣。梁峰却摇了点头:“家中另有季子,长辈归心似箭,还请中正包涵。”
说完这句话,梁峰悄悄叹了口气,也不等李朗答复,就转过身,向着山下走去。
有这么一名考官,诸家后辈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博中正官青睐。王汶端坐长官,谈笑自如,时而考校诗书,时而批评书画,另有些投其所好操琴经辩的,他也一一作答。固然一向面带笑容,温文有礼,王汶心中却有些不耐。上党乃是大郡,但是位置险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以周遭战乱比年,士族又多为处所豪强,文风比晋阳实在减色很多,更勿论民风、姿容。
王汶掌中的快意磕在结案几上。他自幼熟读经文,对佛理体味极其高深,也学过很多经传。这句偈颂,他从未听过。但是任何精通佛理的人,都应晓得,这必定是句能够流芳百世的典范。百代之苦痛,万世之尘嚣,都被此句掩过。晋人本就身在乱世,朝不保夕,命若蜉蝣。是以他们才会任诞、放达,越名教而崇天然。这句偈颂的确就如当头棒喝、电过长空,扯破了掩在心中的迷雾。怎能不让王汶目瞪口呆,浑然失色。
这一问,实在锋利。说在乎,那么之前的告别就是故作姿势,立即会撤销王汶的好感。如果说不在乎,家家传下的基业,莫非就这么付之东流?何其的不孝!如此刁钻的一问,立即让很多人幸灾乐祸起来,筹办看这梁丰的笑话。
那小吏没有涓滴踌躇,立即跑了下去。看着对方略显焦心的背影,王汶捻了捻须,靠在身后的凭几上。他倒要看看,这个迟来者,是如何打动他部下那些书吏的。
四月春光明丽,晴和如洗。渭山虽没有甚么新奇风景,但是满目翠绿,碧水潺潺,也不由让人目爽神清,欣喜几分。只见十几位年青郎君围坐在溯水亭畔,这些人最大不过弱冠之年,最小还未满十四,一个个傅粉簪花,穿红着绿。一眼望去,比那亭畔的山花,还要残暴几分。
这但是奉上门的功德,梁峰面上也不由暴露浅笑,躬身道:“多谢中正厚爱,长辈方可放心返回故里。”
“你且来,这边安坐。”王汶笑着向他招手,所指的处所恰是本身身侧的坐席。
如同众星捧月,一名男人端坐在溯水亭中。他年不过而立,目长肤白,面庞清峻,一袭杏黄单袍,头戴漆纱笼冠,手持白玉快意。颔下美髯随风轻摇,更显风采翩翩,悠然得意。此人恰是今次九品官人考评的中正官王汶,太原晋阳王氏嫡派,司徒王浑第三子,官拜散骑常侍,实实在在的高门权贵。
王汶毕竟是晋阳王氏后辈,只是愣了一瞬,便醒过神来。他出身王谢,精通谱牒,立即问道:“但是申门亭侯梁公以后?”
难怪他会早退,还迟了这么久。王汶心中的惊奇更盛,梁家已经将近式微了,莫非只因为抱病,他就要丢弃这么好的机遇,放弃考评?他忍不住挑眉问道:“朝廷削爵期近,我记得梁氏也在此中。如如果以被削去亭侯爵位,你又当如何?”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