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三)[第1页/共3页]
但韩冈现在的职位并不在当初的王韶之下,他现在一样也是经略安抚司的机宜笔墨——新建立的熙河路——同时又是改名巩州的通远军的通判,也就是留在陇西县,而不是王韶之前推举他的武胜军。
赵顼一向沉着脸,没说话。王珪也不敢先开口,惶惑不安的垂甲等着天子发话。
但在呈给朝廷的捷报中,却把这些用春秋笔法悄悄掩过。
屋外细雪纷飞,寒冬已经来临到河湟。
“以王卿之意,那是要设立经略安抚司喽?”
文彦博对峙请辞,赵顼看不出是真情还是冒充,只是在心中策画着短长干系。
过了不是多久,赵顼突破了沉默,“王珪,你感觉朕不该汲引韩冈吗?”
他走到大殿正中,屈膝跪倒,直着腰背,一点不让的与赵顼对视着:“臣老悖无用,执掌密院数载,不能使陛下顺天应人,徇祖宗正道,即无补于朝事,又愧对于先帝,无颜再留于朝堂。臣……请出外就郡!”
“诚如陛下先前所言,韩冈有功社稷,不能不赏。不过他年纪尚幼,任官太短。进用太速,恐有后事难终之忧。”王珪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赵顼的神采。见着赵顼的神采突的冷了下来,贰心头一紧,立即把方向调转:“让韩冈处于风尖浪口之上,并非虐待功臣之道。以臣鄙意,不如依功封赏,以示朝廷之公。而韩冈入京面圣的事,临时搁置一阵,也防着木秀于林。”
选人和京官在名义上是平级的,只是任官的位置分歧罢了,以是在转官时,高阶的选人并不会转到低品的京官上去。而是晋上一阶,升到更高一级的京官上去。只是到了最高阶的节度判官这一级,京官中并没有更高一阶的官衔对应,便直接转为正八品的朝官。
两相对比,赵顼对文彦博的感化也就看淡了,只是依例他还要出言挽留,“文卿是三朝宰执,朕之摆布,少不了卿家的辅弼。卿家的请辞,朕是不会答允的!”
韩冈临时就不见了。选人转官时虽说是必须陛见,可这陛见的时候,赵顼要拖上一阵也没人能说不对。
“玉昆,这巩州之事可就要靠你了。”王韶说道。
作为元老重臣,文彦博的确有浅显臣僚比不上的声望,就如河口处镇河的铁柱,在一些突发事件上,能弹压得住民气。可现在,王安石已经能够代替元老重臣在朝局动乱时安宁民气的才气。
王韶点了点,“临走时还升了司空和河东节度使。……这已经是使相了。”
赵顼没理睬章惇的话,冷眼问着文彦博:“文卿对河湟设立经略安抚司又何观点?”
“陛下圣明!”王珪一贯善于揣摩圣意,赵顼前面既然已经表白了态度,他当然不会跟天子拧着来。何况庙堂运筹之功,他也想分上一份:“臣请于河湟之地设经略安抚司,王韶为经略使,高遵裕为兵马副总管,以高官显禄佐其声望!”
本年年初,契丹人送信来掺杂横山那边的战局。当时赵顼慌乱不已,是王安石给他吃了放心丸。而文彦博固然对契丹人的威胁不屑一顾,但还趁机让赵顼从横山撤兵。
如果有御史在殿中,少不得会站出来斥责……就像章惇现在做的,“文彦博语胁天子,目无君上!当下有司定罪!”
文彦博的话近似于威胁,赵顼心头隐怒。
王韶摇了点头,王安石给他的信中可没有写:“韩稚圭【韩琦】没告老,而富彦国【富弼】也是先判了一任汝州以后才求退的。文彦广博抵还要再等几年,说不定还能复兴复。”
经此武胜一战,王韶持续升官,高遵裕持续升官,今次出战的众官、众将,大家得受天霖。而韩冈也终究离开了有功不赏的厄运,先因功擢为安化军节度判官,然后,以天子特旨转官。因为节度判官是选人的最高一级,一旦转官,就不是京官,而是朝官。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