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复为帝姬第三十五章[第1页/共3页]
直盯了半晌,公子沐笙才命宫人捧了个木制托盘上前,将托盘置于几案上后,他将瓶中的精盐一劲倒入了托盘当中。顿时,托盘中便鼓起了一座小盐丘,乍一看玉洁冰鲜,但是耀目。但再细心一看,公子沐笙的眉头倒是一拧,紧接着,便见他伸出长指往精盐中一揩,未几时,白净的指腹处就黏上了几粒细沙。
也是了!任谁想也明白,辛苦劳作,艰苦保存,本希冀平生安然。却莫说米饭温饱,连盐都食不起,乃至是以病弱丧命。奉养着那般的天子,倒真不如反了天去!
彼时,在周国各处,哪怕是在以盛产精盐而闻名的秦、尤二郡,以及她的食邑莆县,本地盐商均是竞相抬高食盐的购价,极力举高食盐的售价,为了竞趋逐利,他们无所不消其极,不但哄抬盐价,缺斤少两,更是因贪婪不止,导致了周国各处盐色掺杂不成食。
对上公子沐笙温润体贴的目光,周如水张了张嘴,半晌,终究忐忑地,当真地,缓缓地说道:“阿兄,我前岁连梦三日,梦中都见大兄朝我递来一块碎布。我接过一看,便见那碎布之上以血手书,竟是写着‘盐参泥,冬缺衣。’我当时就想,世人都道梦是反的,便未在乎。后又念及我的封邑莆县也盛产盐,就更是不肯提这倒霉事了。可现在想来,倒是可怖。”
见她猎奇,公子沐笙笑着摆了摆手,叫宫婢奉上了托盘。
“不是过了初五才去么?”周如水瞥过脸,双目瞪圆,更是恼了。
但,自周圣帝实施“盐引制”后,只要有商贾情愿将本地的粮食运到边防,便能用粮食与官府调换呼应数量的盐引,凭盐引便可到盐场去领呼应数量的盐,得盐后,商贾便可肆意销盐,这此中的利润非常的丰富。为此,自“盐引制”实施,百年来,周国有无数的商贾前赴后继,挟资北上,他们齐齐历经艰苦,开赴西北九边,为的只是纳粮换盐,赚取差价。
见她脸变得比天还快,公子沐笙淡淡一笑,他宠溺地揉了揉周如水的发,看着她说道:“钱闾确切故意,明白四周均是眼线,便从不与我通信来往。此次送来的葛根粉捎带了样东西,也是浅显无奇,半点引不起旁人正视。”
在前朝,盐铁由朝廷统领,中心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盐铁运营奇迹,于处所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运营盐铁产销,盐务一应而下,普通为民制、官收、官运、官销。
盯着白嫩的指腹上沾着的细沙,周如水直是怔了半晌才再次看向公子沐笙,她秀美的五官精彩得仿佛小山屏上镂刻的花,惊诧的神情却显得非常的茫然浮泛,她呐呐地,游移地问道:“阿兄,他是在道盐务出了题目么?难不成,盐商都在盐中掺合泥沙?”
未几时,周如水便到了。彼时,她见公子沐笙正凭几深思,似是在想甚么首要的事,便独自提着繁复华贵的裙摆,悄声无息地入了榻。
他说的极是随便,不过微微一笑,就自一旁的暗盒中取出了一枚青龙符印,毫不踌躇地递给了周如水。他毫不踌躇地,将周国最精美的一列精军交给了尚未及笄的她。
几百年来,“盐引制”在周国早已成了理所该当的事了。却现在,因钱闾的表示,公子沐笙竟对“盐引制”产生了思疑!
却她是谨慎翼翼,发上的佩玉倒是声声清脆,如此,她方坐定,公子沐笙就抬眼看了过来。
当年,五洲崩散,周虽最早自主为国。但是,因周边战事未歇,周国边疆亦是屡遭滋扰,时有战事。为此,周圣帝不得不在南北两方共建边防九镇,以护国土,抵抗外侵。
公子沐笙的话有理有据,闻言,周如水也不好说甚么了,她更不知自个方才为何会有那般大的反应。只是想到初五不能见到王玉溪,她还是感觉心口一空。想着,她硬生生地压下了心口的非常,闷闷地推开公子沐笙捏着她脸的手,不欢畅地拍了一巴掌归去,才低低隧道:“可我如何与阿兄传信?若用驿使,恐不稳妥。”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