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重典树威[第1页/共2页]
李承看清了开口说话的是司马和,也不客气的说道:“非也!丞相之议虽可示皇恩浩大,但今时已分歧昔日。诸王皆可自置吏,手握封国军政之权。倘若朝廷不趁此机会树威,诸王皆以朝廷软弱可欺。届时如有诸侯高傲,举兵背叛,遭致宗室离乱,方为百姓之祸也!”
宗正令姜歆被点名,当即站起来打拱附议。在场世人当中,姜歆是独一的姜氏宗亲,也是年龄最高之人。让他出头去点一个诸侯王的罪名,他可不傻。
一旁的司马和被李承这么一说,一时有些语塞,当即不再对峙,不再表态退回座中。
按制朝廷定罪表里宗室都是遣宗正令府下的都司空令为使,但是这一主要降罪的但是一个坐拥三郡的诸侯王,如果措置不当能够激起诸侯之怒,姜意不敢托大,想在世人当当选一报酬使。
世民气中也不免疑窦丛生,猜想着今上为谁重开罪议。但是脚下可不敢多逗留,纷繁往上林宫赶去。
姜意同意举罪议后,当即有黄门令退出去派了几个小黄门前去各府邸召九卿前来。
听到天子要在他们世人之间选使,一些想保持中立的臣子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出声说话。这一次出使,但是获咎人的差使,谁都不想参一脚。
约莫半个时候后,当朝三公九卿,除了空缺的太尉外,皆尽参加。
司马和也有自知之明,晓得本身身为丞相该第一个表态,现在天子发问了,缓缓站了出来打拱说道:“我朝自孝武天子以来,皆以诸王为皇室宗亲,代天子牧守一方可称劳苦功高,鲜有治大罪于诸王之先例。今陛下罪议吴王抗旨一事,臣觉得能够从轻发落,以示皇恩浩大。”
“臣附相议!”
“姜卿,你执掌宗正府多年,你来讲说吴王该当何罪啊?”见司马和对峙从轻发落,以示皇恩,姜意没有再问,回身点了宗正令姜歆。
上面的九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举罪议大师是真没插手过,一时候都不晓得如何开口是好,直到最后都把目光投向了丞相司马和。
“臣附议!”李承话音刚落,就有一人起家打拱说道,世人看去发明是执金吾李信。
“好了,御史大夫与内史两处公事就权劳丞相临时延揽,李卿明日便出发南下。朕也乏了,诸卿且退下吧!”见吴王一事都安排安妥了,姜意便起家逐客了。
“臣等附议!”其他几个如太常、光禄勋、廷尉皆明白天子心中已有定策,那里还敢有贰言,纷繁起家附议。
“李卿,此去舟车劳累,耗光阴久,可想清楚了?”姜意没有任何不测,只是体贴的问了一句。
他一个姜氏旁支,能出任宗正令已经是当官当到头了。本来他因为与常起私交甚好,在宗正令一职上能够帮忙常起调剂天子与诸王之间的冲突,现在常起不在了,他也想等着过段时候告老回籍呢。
待世人入坐后,姜意便让黄门将两封奏疏下呈给世人轮番看了一遍。
等大师都看的差未几了,姜意用一种看似平和却含有模糊怒意的语气先说道:“前日朕令江南各郡国同赴九江水难,本日却传来吴王蚕食朕两万县民,诸卿感觉吴王该当何罪?”
“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戋戋劳苦,可挡不住陛下天威驾临!”李承作揖道。
“臣觉得,天子当以重典树威!本日吴王吞朝廷县民,朝廷若不重罚,明日再有个诸侯王吞我朝廷郡县,到时候朝廷如何自处?以是!”李承话锋一转,又持续说道:“臣觉得丞相所言之罚外当加一条削吴王丹阳郡,并执吴王太子入京服刑,以示天子之威,方可震慑诸王。”
“好!既然诸卿皆以吴王当重责,以树天威,那谁愿为使前去吴国宣旨?”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