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投名状(四)[第1页/共3页]
太宗金口既开,赵如海自是不敢稍有拖延,紧着应了一声,急仓促便退出了书房,未几会,便又已陪着房玄龄等宰辅们从外头转了返来。
“嗯,不错,恪儿看来是用了心机了的,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任户部尚书虽差些能为,任太常卿倒是大佳,此事便这么定了也好,只是如此一来,户部尚书却须得紧着绸缪才是,恪儿可有甚人选要荐么?”
“臣等谢陛下隆恩。”
见得诸般臣工对本身的决定都无甚贰言,太宗也就没再多费唇舌,紧着便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太宗并未虚言酬酢,待得众宰辅们各自站定以后,便即开宗明义隧道出了对李贞弹劾杨师道一事的措置方略。
“无妨,朕让尔说,尔如何想便如何说好了,朕自有分寸。”
如何?还能如何,太宗都已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谁又敢在此际说甚分歧之定见的,也就只能是齐齐奖饰上一句了事。
这一见陈子明与长孙无忌当场开战了,诸般臣工们自是都不肯等闲卷入此中,唯有萧瑀倒是毫无顾忌,紧着便站出来表了态。
“嗯,恪儿言之有理,此要职也,不但事关社稷安乐,朕欲再度亲征高句丽,也须得有干才为朕多方绸缪才是,赵如海!”
自昨日接到李贞的弹章后,太宗考虑的都是如何措置杨师道一事,还真就未曾想过换掉了杨师道以后,该让谁来接掌户部,这会儿听得李恪这般说法,对户部的要紧性也自起了正视之心,紧着便点了赵如海的名。
“嗯,玄龄之意如何啊?”
“陛下明鉴,微臣觉得张侍郎虽也算是干才,然,终归少了些历练,于处所上任职太短,且皆是主薄、县尉之低品,少有主政一地之经历,以其之能,纠错纲常或许能得适宜,主掌户部要职,却恐非其力所能及也,故,微臣觉得长孙大人所荐很有不当。”
一听太宗咨询本身的定见,李恪之情意顿时便大动了起来,险几乎便将脱口保举自家亲信,可转念一想,又感觉不当,没旁的,概因他眼下已是实际上的储君,位置极其敏感,真如果稍稍暴露一星半点要跟太宗争权之企图,立马便是倾巢之祸,这等蠢事,天然是做不得的。
“奴婢在!”
“去,传朕口谕,着政事堂诸般人等马上到此议事。”
赵如海就侍立在一旁,这一听太宗点了名,自是不敢稍有担搁,紧着便从旁闪了出来,大声地应了诺。
“臣等叩见陛下!”
眼瞅着拿杨师道之事来难堪陈子明与李恪已然行不通了,长孙无忌心中虽是深恨李泰的轻举妄动,可事到现在,他也已是没了旁的体例好想,只能是将心机放在了户部尚书之缺的争夺上,因着自忖在朝中根底不及陈子明之故,自是不敢让陈子明抢了先手去,这便紧着第一个站了出来,高调地提出了自个儿心目中的候选之人。
最感毒手的安设杨师道一事既已顺利处理了去,太宗表情恰好,这就筹算干脆连同户部尚书人选也一并议定了去。
陈子明并未推举本身的亲信去担纲户部,而是将夙来在夺嫡之争中保持中立的户部侍郎韩瑗推了出来,言语间毫不粉饰对此人才调的赏识。
“回陛下的话,户部侍郎韩瑗既主政过一州之政,又在户部任过一任侍郎,于户部诸般事件皆可谓精熟,博学多才,兼之心细如发,为人谦逊谨慎,当是执掌户部之最好人选。”
“卿等想必都已是晓得了的,昨日贞儿上了一本章,弹劾户部尚书杨师道餐位素食,办事讹夺百出,实有误国之嫌,然,依朕看,师道赋性纯善,做事尚属谨慎,之以是讹夺颇多,非关忠心,实是才气不敷所限,朕意已决,着将之调太常卿任用,原任太常卿唐俭大哥体衰,且就致仕好了,众爱卿觉得如何啊?”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