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太宗的执拗(二)[第1页/共3页]
见得李勣已到,太宗也就没再多看沙盘,就此起了身,一摆手,表示李勣免礼,紧着便道出了宣召李勣前来的企图之地点。
不管是宿世的高丽棒子,还是今时的高句丽,陈子明都无半点的好感可言,要说灭其鼎祚,陈子明自是举双手同意,他反对的仅仅只是太宗亲征罢了,来由很简朴,一者是太宗年龄已高,早无当年之勇,并分歧适再领兵交战,至于其二么,在陈子明看来,眼下机会尚不成熟,强自出动雄师,不免还会有折戟沉沙之虞,题目是这两个启事都不太好当着太宗的面说将出来,陈子明也只能是虚言安抚了太宗一番了事。
以陈子明之睿智,只一看太宗这等神情,立马便知太宗并未曾被本身压服,何如这等时分,陈子明也自不敢再强行进谏,只能是恭谨地奖饰了一句,就此退出了书房,自行回转尚书省去了……
“陛下明鉴,微臣觉得高句丽者,弹丸小国耳,经去岁一战后,国力已衰,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突然以雄师加上,却恐其国高低同仇敌忾,反倒不美,故,微臣觉得似能够辽东之军袭扰之,今,恰值夏收期近,焚其粮田,减其收成,待得明春,袭扰仍旧,误其农时,两年以继,其国必因少粮而大乱,是时,再以雄师挞伐,一战可定矣!”
“微臣叩见陛下。”
“微臣遵旨。”
这一见太宗的固执劲已是大发,陈子明也自不免非常的头疼,无法之下,也只好拿粮秣辎重之筹措来讲事了。
“陛下不必介怀,去岁虽未曾克尽全功,然,屡灭其主力,又取了辽东之地,敌胆已丧,局势于我无益焉。”
在问策陈子明之前,太宗实在已然跟朝中诸多重臣切磋过再征高句丽一事,其中以兵部尚书李勣为首的军中重将都分歧要战,而房玄龄与萧瑀等文臣却都不甚同意,当然了,除了萧瑀是果断反对以外,其他文臣都只是隐晦地发起暂缓出征,也恰是因为文武官员定见不一,太宗这才会问策于本来筹算雪藏上一段时候的陈子明,本觉得陈子明这等军中出身的大臣应当是会支撑再战之议才对,却未曾想陈子明竟会是这么个态度,太宗大失所望之下,自是不肯再与其多谈此事,这便一扬手,有些个悻悻然地下了逐客之令。
“朕以再战之事问之,其言称……”
太宗略一沉吟以后,便即将陈子明所言的诸般来由以及建议详详细细地复述了一番,末端方才问策道:“懋功觉得此策如何哉?”
“嗯……,子明此策倒也很有可取之处,然,于朕看,却未免太缓了些,朕筹算春季再进兵辽东,明春一举破敌,卿觉得如何啊?”
“陛下谬赞了,此皆有赖陛下鸿恩浩大,下有全军将士用命,臣实不过只是尽本分耳。”
将陈子明赶走以后,太宗的心气却并未就此稍平,不耐至极地在书房里来回踱了阵步,又走到了摆在一旁的大幅沙盘前,眉头舒展地推演了一番以后,这才运足了中气地断喝了一嗓子。
早在雄师还未出征之前,陈子明便曾建议太宗以正合、以奇胜,厥后,在安市城下,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如此建议过,可惜太宗却始终不觉得然,乃至于错过了一举平灭高句丽之良机,一念及此,太宗心中的悔意当真是浓得惊人。
“诺!”
“子明啊,朕这几日一向在看尔灭薛延陀一战之奏本,越是看,朕便越感觉出色绝伦,真真相间,环环相扣,纵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打得好啊。”
“嗯……,罢了,此事且再议好了,朕乏了,尔且自去罢。”
“奴婢在。”
自太宗召二王的圣旨下后,朝堂风云诡异,乱议者众,但是陈子明倒是浑然不加理睬,每日来按部就班地悠哉着,只不过这等落拓并未能持续多久,这不,一大早地,方才到了尚书省,太宗便召赵如海来宣了口谕,着陈子明到两仪殿书房觐见,对此,陈子明自是不敢粗心了去,紧着便赶到了地头,见礼方毕,太宗便即感慨万千地狠夸了陈子明一番。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