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1页/共7页]
[6]以上见《晋书·刘元海载记》、《资治通鉴》卷八十五。另请参看(法)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新天下出版社。
[32]见《梁书·武帝纪下》、《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28]梁武帝捐躯同泰寺的次数,《梁书·武帝纪》记为三次,《南史·梁本纪中》和《建康实录》记为四次,别离是公元527年,529年,546年,547年。
[17]见《魏书·宗爱传》。
[27]南北朝期间北方佛教石窟约有二十多处,每处洞窟或数十,或上百,或上千,比较驰名的另有克孜尔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13]见《宋书·武帝纪》、《晋书·刘牢之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9]见《隋书·高祖纪下》、《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
[14]关于京口的计谋职位以及北府从广陵移镇京口的意义,请参看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北府兵委曲》。
[28]见《晋书》之《苻坚载记下》、《王猛传》、《苻融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五。
[33]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
[16]以上见《晋书·石勒载记下》。
[30]见《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按:冯太后政变是在北魏天安元年(466)仲春二十五日(庚申),拓跋宏出世则在皇兴元年(467)八月十四日(戊申)。是以即便拓跋宏系冯太后之子,政变时也不会有身。
[22]见《宋书·傅亮传》、《晋书·恭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10]请参看黄心川《印度佛教哲学》,该文附录于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
[26]见《宋书》之《文帝纪》、《徐湛之传》、《二凶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
[39]见《梁书·萧正德传》、《南史·萧正德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第一章
[7]见颜之推《颜氏家训》。另请参看樊树志《国史提要》、(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29]梁武帝要求群臣称本身为天子菩萨,见《魏书·萧衍传》。
[45]这个题目亦请参看钱穆《国史纲领》。
[26]见《晋书》之《苻坚载记下》、《谢玄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台湾全军大学《中国历代战役史》。
第五章
[27]见《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同时请参看樊树志《国史提要》。
[18]请参看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
[45]见《大正藏》卷五十二。
[3]请参看(英)约翰·曼《上帝之鞭阿提拉》。
[28]见《宋书》之《孝武帝纪》、《二凶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
[21]见《魏书》之《世祖纪》、《释老志》,《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关于寇谦之建天师道场的时候,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称在424年,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寇谦之条称在公元425年,《资治通鉴》无记录。
[23]见《晋书·王猛传》。
[10]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领》、(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13]见《后汉书·方术传·左慈传》。
[43]见《广弘明集》卷二十四《谏周祖沙汰僧表》,转引自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
第四章
[44]见《周书·武帝纪上》。
[4]见《后汉书·刘英传》、《魏书·释老志》。任继愈先生以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可靠时候是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能够采信。请参看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