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十二章 暴雨[第1页/共3页]
此时午后,天阴有灰云,即便沈砚坐在窗下,光芒仍然不算敞亮。吴娘见她坐了有个把时候,担忧她的眼睛,柔声劝道:“娘子起来歇一歇罢,我唤阿桃给你端一碗蜜儿酒,可好?”
这一昂首一侧首,窗外东风忽哗声轻作,雨丝斜向,一两瓣桃花裹在风里,轻飘飘落在制砚的桌案上。
无忧寺在城南,乱世里取了个好名,香火非常畅旺。
沈砚平时非常随和,吴娘几个便很少自称奴婢。她分神听吴娘说话,手上圆刀修完一处,这才停手侧过脑袋,“唔?”
沈砚闻言也没当即作声,执刀磨去一个不敷流利的小弧后才笑道:“不然呢,归正整日里无事可做,用它打发时候倒是不错。”
沈砚冷眼旁观,对后半生并不如何茫然惊骇。不知谁说的,如果嫌日子太长,无妨找一件只需最简朴的东西便可投入的事,最好是一张纸和一支笔,就能以有生谋无涯,光阴忽忽而逝。
当人间,六合纲常都将颠覆,嫡庶之别就没分出那般的凹凸。沈砚的哥哥沈复年已二十又一,去岁娶武陵王氏,为要替郓州守住大江船渡的南岸口。两个庶姐也已出嫁,一个嫁荆南的原厢军将领刘开,刘开就在郓州附近屯兵驻守,隔岸观火;另一个庶姐则嫁去太原范家,范是五大姓之一,庶姐此去是要向范家示好,通一通南北信息来往。几个族姐也各自亲上加亲,稳固沈家在郓州的职位。
两今后气候放晴,乌镇人似憋坏了,纷繁出门春游。沈家大宅里也人影狼籍,诸事繁忙,太守夫人李氏抽暇派人来问小女儿,愿不肯代她去无忧寺上柱香。沈砚即将及笄,今后嫁了人内要主持家务,外要持礼寒暄,李氏早两年就让沈砚代行了很多礼拜露面之事。
砚台到了精雕这一步, 数旬日反复着刀工, 古板又有趣。
阿桃和阿杏早已见怪不怪,笑嘻嘻拿了伞走进雨里。
她拿起制砚台上的一柄小铁刀。斜口已有了钝迹,这些请打铁铺特制的刀具即便用了上好生铁,仍然很脆。她刚学制胚时,手上铁锤没个轻重,毁了不知多少石料,也折毁了无数刀头。现在她已不是新手,她学会了如何用这类细杆的小柄铁刀,在石头上雕凿出花儿。它并不是很难的技艺,但很需求耐烦,也很费时候。
还在挖墨池的沈砚闻言就放下刻刀,二话不说梳头换了衣裳,带着吴娘几个出门去。
轮到沈砚,固然她是沈太守独一的嫡幼女,但运气并不会特别眷顾她。
屋里也有人在问这事。
吴娘还在给她揉捏肩膀,阿桃和阿杏从内里出去,带回一壶酒和一碟快意糕。沈砚不爱吃这甜腻的芝麻糯米糕,叫她们拿去分了,又取杯来自斟自饮。这花蜜儿味调的清酒,沈砚一口气喝几壶都不会醉。
跟了那么久,吴娘晓得沈砚在凿磨砚台时是不能吃惊吓的。不但刀锤轻易伤手,如果不谨慎磕碰坏了砚石,两三个月的心血白搭,七娘的眼神会教人无地自容。
蜜儿酒虽是甜花酒,也是兑了酒曲的酒水,口感略有辛辣,但沈砚浑不当回事。起初沈砚她爹晓得后哈哈大笑,就叫家里厨窖敞开了供小女儿取用,并不拦着她。
案上的深青石料是一块歙石,约三五寸长宽,已被打胚成一块近似长方形的砚台。石砚粗雕时已凿出墨堂和墨池, 右上空余处也已刻出三两横斜的花枝。桌上散着十数柄小铁刀, 铲刀、圆刀、平刀、斜刀, 另有毛刷、小锤等物,石屑亦是很多。沈砚右手指尖缠着布条,她捏着半指粗细的小刀, 专注地在质地坚润的歙砚上来回滑磨墨池的边线。
沈砚闷了一月,渐渐行步在寺里,看黄墙绿枝,高天空远,渐觉一口郁气轻了很多。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