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酒鬼亭[第1页/共2页]
见两人又倒酒,徐平道:“两位官人不要干喝,也吃菜。”
亭上“酒鬼亭”三字是石延年手书,还在中间写了一副春联:“来人皆醉鬼,攒酒去鬼域”。
此人是个真正的酒鬼,徐平的酒量只是普通,酒胆再大也不敢与他真正喝酒,只能偶尔陪一下。
徐平斜靠在“酒鬼亭”的柱子上,身边一根鱼竿远远地伸向金水河里,鱼线在秋风中若隐若现。徐平没有看鱼竿,而是回身看着亭子内,模样懒洋洋的,不时剥一颗花生丢进嘴里。
石延年看看徐平答道:“仆人这话得差了,菜哪有酒好。把菜吃下肚,就占得酒没处所放了。”
徐平也不明白此人哪来那么大戾气,鬼仙这些常挂嘴边。还好这类戾气融进了儒家的君子之风里,脾气并不暴戾,而是别有一番味道。
宋朝官员的选缺很成心机。审官院会把出缺的职务张榜公布出来,任职前提一一写明,合适前提的官员便按照榜上的内容写状毛遂自荐。热点的职务常常是很多人争抢,前提差未几的时候就看大家的干系和款项手腕了。至于那些冷门的职务和处所,常常呈现数月乃至几年都没人理睬的环境,审官院便会把要求降落,还没人理睬就再降,有特别不让人待见的就会降无可降还是挂在那边。比如广南西路处所,很多知县都无人愿去,空缺极多。宋朝普通不答应官员在本身故乡任职,唯有广西例外,并且乡贡进士当知县就算身份高的了。
刘潜道:“谢过仆人家了。”
秋风中稀稀落落的雨滴带着寒意落下来,使这个天下变得更加冰冷。
他们喝的是最低一等的“酒鬼”,因为石延年没多少钱,以他的酒量喝好酒把俸禄全花了也不能喝个纵情。
天气阴沉,三三两两地偶尔就会撒下几个雨来。极目望去,金水河上也只要那么三两艘船只,在泛着凉意的河水上飘零。
回到酒铺,徐平拿了两瓶二升装的高粱大曲,又从煮着的大铁锅里取了两块红烧肉,用个盘子装了。为了不使陆攀难堪,徐平本身掏腰包把钱垫上。
石延年为刘潜摆送行酒,也聘请徐平上桌喝一杯,徐平不管如何也不肯,甘愿就这么在一边看着。
好不轻易赶上一个徐平在前成听过名字的人物,也特别虐待他。因为棚里子都是船工夫役,他这个读书人在内里有些难堪,便在河边特地建了这个亭子,作为爱平静人的雅座。
徐平实在了解不了这类醉鬼的逻辑,只是点头:“酒菜酒菜,原就是不能分炊的,只吃一样都没意义。如果感觉桌上的分歧口味,我去给你们取一盘羊肉来,气候冷了暖暖身子。官人是老主顾,算我送你们的。”
是不吃菜,大多还是因为囊中羞怯。既然是送的,两人也不客气,把两块红烧肉吃了,翻开高粱大曲,倒在碗中闻一下,一饮而尽。
这两人太能喝了。
还好现在卖白酒用的碗是徐平托桑怿在汝州定制的,一色的汝瓷碗,如果还用本来的大碗,这两个酒鬼也扛不住。
徐平站在“酒鬼亭”里,看着这小我,眼睛微眯,等的人终究来了。
刘潜是京东人,任期到了,来都城选缺。想选个离家近的照顾老母,蹉跎了几个月才终究比及了蓬莱知县出缺,好不轻易拿下来,将要启程到差,石延年特地带他来这里喝酒为他送行。
天气阴沉,也不晓得时候。石延年和刘潜一瓶酒下肚,终究微微有了些酒意,便向徐平告别。
靠河边的这一个就是石延年。天然喝了李端懿带去的白酒,便就爱上了这味道,有了余暇便骑马来到这里喝酒。酒的禁令在,石延年也还没有厥后那么大的名声,没人给他特权,酒瘾犯了只好跑几十里路过来。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