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事[第2页/共3页]
周公《尔雅》:“槚,苦茶。”《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红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义。”
《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迁,愍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续搜神记.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括舆图》:“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传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葭。”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成仙。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平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边有以困蜀妪作茶粥卖,为帘事突破其器具。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蜀姥何哉!”
晋四王起事,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孺子方》:“疗小儿无端惊蹶,以葱须煮服之。”(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南齐世祖武天子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乾饭、酒脯罢了。”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张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令媛,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灌溉取尽,曜喝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