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凤驾还乡[第1页/共7页]
先帝暴毙、恒王妃之死、丧母之痛、虐杀宫妃的本相、广纳男妃背后的隐情……一桩一桩,道尽圣上这些年来的哑忍不易,说得就跟真事儿似的。大伙儿开初将信将疑,但没过量久,大江对岸就传来了西北军抚恤银两案告破的动静,大师不信也得信了。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越州奉县学子崔远,出身豪门,久知官方痛苦,且孝贤忠义,堪为一县之长。今封崔远为古水县知县兼兵马督监,知县事,理县政,劝课农桑,择被百姓,莫负天恩。钦此――”范通念罢圣旨,将手往前一递,仪仗里便走出小我来。
龙床不过九尺,他若真命外务府购置一丈的龙床,御史能把祖制朝制都搬出来在早朝上尸谏。
暮青去各屋里转了一圈儿,出来时问:“你好久之前就派人来关照院子了?”
“嘘!”人堆里,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男人仓猝掩住孩子的嘴,回身便把孩子往人堆里藏,“快别胡说,那是皇后娘娘!”
三年未归,巷子里的老墙根儿下生了青苔,苒苒炊烟从巷子深处飘出来,暮青站在巷子口,如毛细雨沾湿了眉睫,怔愣的神情叫人不忍久看。
有人后知后觉,悄声道:“新任知县大人的名姓听着有点耳熟。”
长街寂寂,凑热烈来的古水百姓眼也不眨,恍忽间记起当年素衣撑伞出入县衙的暮女人,她一走就是三年,谁也说不清当年产生了何事,只知再闻声她的音信时,她已名扬天下。
步惜欢既然都派人来了,哪能不知暮家的院子是哪一间?
“这院儿里……”
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树间模糊可见一座旧石桥,桥后晨霞方收,一抬步舆慢悠悠地行过,沿着崎岖的小径下了山来。
某今:上一章臣说“本卷最后一章”,没说“本书最后一章”,好多小火伴没看细心,觉得就此结束了,四周呸臣烂尾,臣好冤啊!
“明知故问。”暮青回过神来,独自进了巷子。
赵大宝没想到暮青还记得他,一时仰着头张着嘴,盯着帝后,忘了答话。
两个孩子都穿戴蓑衣,斗笠下的小脸儿巴掌般大,瞧着有些清癯,眼睛却清澈有神。两人一同跪下,声音稚气,同声道:“谢皇后娘娘的大恩!”
“有娘子在侧,为夫何需御史?”步惜欢笑了声,眸光风月和柔,说罢一牵她的手,懒声道,“走吧!”
某今:我说……
知县仓猝陛见,顾不得面前有一滩水洼,把脑门子往泥水里一磕,哆颤抖嗦地高喊道:“微臣古水县知县范科,恭迎圣驾!吾皇万岁千万岁,娘娘千岁千千岁!”
圣旨念罢,县衙门口哗的一声,百姓顿时群情纷繁。
长街两旁跪满了百姓,万民迎候,无人遮伞,何如仪仗重重帷幔如屏,百姓难以窥见帝后真颜,倒是在仪仗背面瞧见了知县等人。知县身上不见了乌纱官袍,一起被侍卫拖押着,百姓群情纷繁,一起跟着銮驾往县衙去了。
“你们咋净想着告御状了?没闻声圣旨里说新知县了?新知县是哪个?”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知县者,知县事也,民乃一国之本,民安方得国泰,此乃朕之所愿也。然,古水县知县范科,掌一县之政,不思体察民之痛苦,一心谋夺私利,贪赃枉法,伤国之本,其罪难赦!现将其撤职查办押赴汴都,有冤之百姓三日以内可告御状,厥后可至县衙诉清冤委,责令新任知县重开卷宗重审疑案,务必平冤于民,令一县民生安乐,钦此――”
他……还是在为她爹的死而自责。
*
其他人等一同膜拜,无不声高身缩,抖似落叶。
一道明黄之物从帷幔后掷出,寺人总管范通的后脑勺上长了眼似的,回身接了个正着,将圣旨一展,调子古板地念叨:“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古水县知县范科勾搭乡绅,判案谋私,逼迫良善,贪赃枉法,枉为一县之父母官!马上夺其乌纱,撤职关押,待清查卷宗平冤于民以后再列其罪行,依律严办!钦此――”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