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14[第4页/共5页]
序言
《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完整保藏版)
【注释】1魼:即“胠”的同声假借字,指腋下胁上部分。2留牛:能够就是本书另一处所讲的犁牛。据前人讲,犁牛身上的纹理像老虎的斑纹。3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蛰。一些植物在过冬时处在昏睡不动的状况中,仿佛死了普通。4肿:一种皮肤和皮下构造的化脓性炎症。
南山(经)之首曰(■)(qu6)[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1。有草焉,其状如韭(ji()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穀)[榖(g^u)]而黑理2,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穀)[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y))而白耳3,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9ngx9ng)4,食之善走。丽■(j9)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此中多育沛5,佩之无瘕(ji3)6疾。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ni()阳之山,其阳多赤金1,其阴多白金2。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3,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此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尾4,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觉得底5。
又东四百里,曰亶(d3n)爰(yu2n)之山,多水,无草木,不成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1,其名曰类,自为牝()牡(m()2,食者不妒。
【译文】再往东三百八十里,是座即翼山。山上发展着很多奇特的野兽,水中发展着很多奇特的鱼,还盛产白玉,有很多蝮虫,很多奇特的蛇,很多奇特的树木,人是不成上去的。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b$)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ch3ng)■(f*),食之无卧。
就因为《山海经》是一部综合各种知识而显得庞杂的古籍,以是,自古以来对它的性子众说纷繁,而对它做的目次学分类也不同一。西汉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论其性子说:“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虫豸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以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看作是地理书。而后的历代史籍目次很有同其说者,如《隋书·经籍志》等,就把它列上天理类。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山海经》归入数术略形法家之类,看作是巫卜星相性子的书。而后也不乏同其说者,如《宋史·艺文志》就把它列入五行类。明朝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说:“《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在回嘴了诸家的说法和归类后,以为“核实定名”,应是“小说之最古者”,又看作是小说性子的书。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把《山海经》列入古史类,则看作是史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就《山海经》的性子及其成书来讲,鲁迅的结论是肯定不移的。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