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腊八[第1页/共2页]
徐向晚和五郎固然走了一起,手脚发热,却止不住冷风刮耳,鼻尖、耳垂还是冻得通红。
韩七分开后,小九端了张小凳子来守在院子门口,说是要等沈谦萸,一家人劝也劝不住。张氏只得给他套了件厚棉袄在面上,又放了一盆尚未烧透的木料到他脚边,这才叹了一口气,拿了针线也跟着坐在了门背后。
本日是腊八,恰好韩七送了银龙寺的福寿粥以及腊八粥来,徐向晚一家便没再做饭,将粥热了热,就着食盒里香味浓烈的咸菜、包点吃了。
ps:感谢朝霞2015的礼品,么么~~码字不易,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讲,请各位书友多多支撑的,感谢大师~~
饶是如此,兄妹三人也掐了一亩多地,约有一两百斤。
小九绝望地耷拉下了脑袋,嘟着嘴向徐向晚抱怨了几句便乖乖地跟着用饭去了。
别看小九人小,但是行动却非常矫捷,并且干活利索,豌豆尖掐得又快又洁净,竟只比徐向晚、五郎掉队小半行。
听沈掌柜说了后,徐向晚等人才知沈谦萸已经在腊月初回了府城。不知何时才气再到甘泉县来了。
除了吉利的寄意以外,福寿粥的味道也很不错,一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就连一向吵着要等沈谦萸的小九也吃得眉开眼笑。不再闷闷不乐了。
夏季家白日短,约莫只在地里干了一个时候的活儿天便黑了下来。
幸亏徐向晚夏季里除了偶尔服侍庄稼以外在家无所事事时便研讨如何熬制药膏,在实验了多遍以后,终究便宜了冻疮膏给一家人利用,固然味道难闻了些,不过药效却非常不错,这才没让一家人手足皲裂,耳鼻冻伤。
五郎在韩七面前谨慎谨慎地应对了一番,未料韩七倒真像是来体察民情普通,随口聊了几句便分开了,没有对他们难堪一星半点,暗道本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倒是防备过分了。
艾蒿米果是甘泉县一带的特性小吃,将田埂山头采来的嫩艾叶揉碎,与糯米粉均匀异化后,揉成圆饼状,再将腊肉丁、香豆豉、蒜末放在一起炒香作馅儿,最后用粽叶包了在蒸笼里蒸熟,吃起来暗香适口,别有一番风味,是甘泉县一带家家户户都爱吃的小吃食。
临行之前,张氏让五郎装了两包自家包的艾蒿米果给沈掌柜和沈谦萸一人一包,徐向晚则将刚才现摘的两篮子豌豆尖给沈掌柜装上,也说一篮子送给沈掌柜,一篮子捎给沈谦萸,沈掌柜倒也不客气,接过五郎和徐向晚递来的东西,道了谢便眉开眼笑地分开了。
直比及晌午,除了上房的梁氏带着徐莲莲和徐八郎来串门被徐向晚几句话打发走了以外,便再也无人来了。
银龙寺的福寿粥远近闻名,传闻这福寿粥是用佛前供奉了九九八十一日的干果、江米等供品熬煮而成,由明台大师亲身诵经祈福,吃了以后能增加福寿。结下善缘。由此不但甘泉县四周的百姓会到银龙寺接管布施,就连隔壁州县也多有信众闻名而来。也恰是是以,银龙寺内本日人多稠浊,每年都会呈现一些趁乱作案的拐子,这也是张氏没让徐向晚兄妹几人到寺里上香求粥的启事。
到郭家镇时天是亮了,却生了浓浓大雾,不过丈许之距,便是影影绰绰,如入瑶池仙宫,仙气渺渺,倒也别有一番风情。(未完待续)
翌日,徐向晚也跟着五郎起了个大早,兄妹二人一起找里正家借了板车,推着一车豌豆尖便去往了郭家镇。
沈掌柜见徐向晚返来,打了个号召便再次提出去意,五郎等人再三挽留,沈掌柜只道店里另有事要做,执意要走,五郎便不好再行挽留。
沈谦萸临走前给五郎留了一封手札,让沈掌柜带了来,信中透暴露对五郎一家的颇多不舍,又聘请五郎几人此后到府城沈家找他玩儿,并称会尽快找机遇来郭家镇看他们。别的,沈谦萸还留了一些小孩子玩的小物件给小九,又伶仃给每人筹办了一份节礼,给张氏、徐秋怡、徐向晚的是每人一套头面、一套江浙秀源坊的胭脂水粉,给五郎和小九的则是一人两套文房四宝、两套册本。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