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皇汉[第1页/共3页]
“初时虽有小胜,但战役旷日耐久,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更始将军向朝中要求粮秣,因而再次增赋,此次直接征调了益州各郡豪右百姓家财非常之四!”
如果能赢,那真是千古一帝了,但难堪的是,新军跟国足似的,不管对上谁都屡战屡败,一汉敌五胡的传统也没了。
“我便去信向宗兄保举了孙卿,他本就有才调,天然脱颖而出,获得正视,恐怕在固德侯相上干不了多久,就要升官了。”
比如陇右天水郡,被王莽改名叫填戎。
第五伦点头,这也是他一赚到钱就立即换成粮食,然后投入到义仓和改良出产东西上的启事了。
没有外人时,耿纯也没个官样,胡坐翘着脚道:“我先前不是与伯鱼说过么?茂陵耿氏乃是我家亲戚。”
第五伦阴暗地猜想,那些强取豪夺的赋,只怕不全用于军费,也进了大大小小官吏的腰包吧。现在这场仗已持续两年,也不知胜负如何。
这圣旨,总结下来一句话:“我大新对匈奴,宣战!”
这可就太狠了,近半的产业充作军费,弄得益州民穷财尽。
这可不是改个名就作罢的精力胜利法,王莽身材力行,严格遵循周礼,将汉朝的外藩国王十足降爵为侯,成果都晓得了。
位于齐地的琅邪郡,被王莽改成了“填夷”。长沙国改“填蛮”,东南西北,在内诸夏而外蛮夷上,一个都不能少。
第五伦的担忧是有启事的:“我传闻天凤三年(公元16年),平蛮将军击句町国(云南、广西交界),朝廷对益州刺史部加收增赋,赋敛民财百取其五。”
第五伦算是看明白了,在这个魔幻的期间,虚无的民气比实在的财帛更靠谱。
“真是好久未见伯鱼了。”
连第五伦都在台阶上停下了脚步,半天合不拢嘴。
可王莽不听,感觉这是软弱绥靖,便罢了他的官,成果才有本日祸事。
实际上,遵循人头收的算赋、口赋每年只缴一次,但也有惯例。只因赋钱的首要用处,乃是充作军费,供应甲兵和车马的开支,如果赶上军阵数起国用不敷,常常会增赋。
现在匈奴老单于新死,或许新单于派来的使者、王昭君的半子右骨都侯须卜当,能与天子达成战役和谈。
胡字亦未幸免,并州的武要县改成厌胡,平邑改成平胡。
那种身为中原贵胄的优胜感,对四夷发自内心的鄙夷,从王莽最善于的改名上便可见一斑。
扬雄在他那份《上书谏勿许单于朝》里也说了:“唯北狄为不然,真中国之坚敌也,三垂比之悬矣,宿世重之兹甚,未易可轻也!”
第五伦笑道:“朝中的太师羲仲景尚与孙卿是同宗兄弟,却不肯帮他,多亏了伯山之助。果如诗云,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大多数时候增的是“更赋”,乃是不去服戍边之役的成年男人交纳代役金,到了前汉末年,国库日渐空虚,即便没有战役,征收更赋已是常制,哪怕是“罷癃”这类残疾人都不能幸免。
“本朝初年改名为羲和。”
第五伦正想着时,却见纳言府门口,有来自宫里的小黄门驰传而至,刚进门就高举动手中制诏,大声宣读起来。
赋税随时会被新莽朝廷强取豪夺,还半句牢骚发不得,积善积善所获的好感,却不易被抢走。
此事第五伦也曾与扬雄群情过,但扬子云却以为,这都不是事,前汉亦曾与四夷开衅,最后都犁庭扫穴,打得周边再无敌手。
丢了西域、烂了南中,西羌岌岌可危,就严尤那一起把高句丽打成下句丽,赢了。
成果东南西北,到处挑衅,相称于同时在打四场战役。
第五伦此次来常安,便是怀揣本郡租赋两宗上计,托付纳言。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