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三国策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东南(下)[第1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元朝在落空对江淮以南地区的节制以后,正赖河南、山东作为南边藩篱,抵抗明军北上。山东是多数的南面樊篱,监控着南北水路运输的大动脉,在南北之间居于关键性职位,故宜先取之,以“撤其樊篱”。元朝失山东即已即是流派大开,再无天然樊篱以御明军。明军攻占山东后,还能够操纵大运河的北段,逆流长驱。取河南则可庇护北伐军的侧翼。至于攻取河南以后,止兵潼关而不攻关中,径攻河北而不攻山西,一方面正如朱元璋所阐发的:“扩廓帖木尔、李思济、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料,反旆而北,燕都既平,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可不战而克。” [ 注:《明史纪事本末》卷八 北伐中原 ] 另一方面也有地理局势上的启事。朱元璋北伐的目标在河北,攻关中会有冗长的侧翼透露。刘裕伐后秦时即冒着后路被北魏堵截的伤害。明初豆剖山西的扩廓帖木尔(即王保保)为元朝最能征惯战之将,所部亦为元军精锐,若攻山西则必旷日耐久。北宋先攻山西北汉而后收幽云,成果屡攻北汉耗尽国度精锐,终究有力光复幽云十六州之地。朱元璋在取河南以后便径攻河北,倒很似刘宋时刘兴祖所言北伐方略。朱元璋的北伐构思合适当时的政治情势,也合适南北相争的地理情势。

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趁后秦国主姚兴身后诸子内哄的无益机会北伐后秦。其打击摆设大抵分三个方向:淮河、山东和荆襄。淮河正面,王镇恶、檀道济率步军自寿山向许、洛方向打击,沈林子、刘遵考率水军溯汴水西进,作为后继;荆襄方面北上之军分为两路:朱超石、胡藩率军从南侧打击洛阳,沈田子、傅弘之率军一部趋武关,作管束性作战;山东方面,王仲德督前锋诸军由彭城溯泗水,开巨野泽入黄河;刘裕自统雄师待水路开通后,由泗水入黄河,再沿黄河西进。(见图2-3-3)

自东南建议的北伐,真正胜利的少,除了政治方面的启事外,也跟北伐的方略有关。以东南而北伐中原,进取北方,南北地理情势是其制定北伐方略的根基前提。

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东南(下)

宋文帝刘义隆为光复河南,前后于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两度大肆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军趁春夏雨季北进,并敏捷打到黄河一线,然后沿千里黄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占据河南后还设立了河南四镇:洛阳、虎牢、滑台、碻磝,意在凭河而守。但是,比及秋高马肥的时节,北魏铁骑南下,刘家在河南的戍守便很快崩溃,以是两次北伐都以失利告终。北伐失利的首要启事是刘义隆战役指导有误。这里,值得阐发的是刘义隆北伐目标的挑选题目。(见图2-3-2)

明军北伐的作战颠末根基上循着朱元璋既定的北伐方略展开。明军起首攻占山东,然后,向西扭转,攻取河南,西抵潼关,隔绝关中元军之东出。然后,进军河北,攻元多数。多数既下,再摈除山西扩廓帖木尔,进军关陇、巴蜀,同一天下。

获得必然影响的北伐,都是从两翼的运营动手。如恒温北伐获得必然影响的都是自荆、襄出兵:桓温先自江陵,经襄阳、入武关,进抵灞上,震惊三辅;后又自江陵北进,出伊水,击败姚襄,迫降周成,光复古都洛阳。岳飞北伐也是自荆襄出兵。岳飞自襄阳北进,接踵光复颖昌、郑州、洛阳等地,乘胜进至汴京四周的朱仙镇,筹办渡河光复河北。

南宋端平北伐光复三京之战几近是重演了一次刘宋元嘉北伐光复河南之战。蒙古为灭金,遣使联宋攻金。宋、蒙联军于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灭掉金国。按照和谈,河南陈、蔡东南之地属南宋,陈、蔡西北之地属蒙古。开端南来对于此次联蒙攻金还比较慎重,灭金以后,宋军即顿时撤还,增戍江汉地区,以防蒙古南侵。但而后情势的窜改窜改了南宋君臣的初志。蒙古灭金以后,置一汉报酬河南道总管,统领河南,蒙古雄师则于当年隆冬到来之前空河南而去,往北方温凉之地避暑,广宽的中原几成军事真空。这一局面使得南宋君臣顿起幸运之心。淮东安抚使赵范等人建议“乘时抚定中原,守河据关,光复三京(开封、洛阳、商邱)” [ 注:《宋史纪事本末》卷九十二 三京之复 ] 宋理宗和右承相兼枢密使郑清之都力赞此议。宋军遂在战役筹办并不充分的环境下于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进兵河南,占据汴京和洛阳。蒙古窝阔台汗闻讯,即命大将塔思率军南下。蒙古铁骑南下,宋军一触即溃,底子没法恪守河南,敏捷败退而归。和元嘉北伐一样糟糕的是,南宋的军事行动激发了蒙古军的大范围南侵。次年六月,蒙古军兵分三路大肆南进。南宋两川、江淮及荆襄均被残破。幸赖孟珙、余玠等名将苦心运营,南宋才得以在东南持续偏安。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独孤大人纪事    绝色罗刹    龙凌天途    温暖的弦:愿所有等待终不被辜负(全集)    特种狂龙在都市    神君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