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页/共3页]
红珠一想便提了个主张,“这回倒罢了,我瞧二舅娘也有让二舅上山看看南兴哥的意义,也就让二舅去了。过两日我去寻个熟谙的车夫,与他先说好了报答,今后接送文涵都托给他。”
“他不来才是好呢。”李二舅也说钟氏,“现在你是比安娘都不如了,安娘都不担忧,你倒好,听到点儿甚么坐立不安的。”
钟氏抱怨了一句:“总算是能歇一歇了,我这嗓子都哑了。”
朱三宝不再发热以后,病情也有了很大的转机,朱老太太说他已经有精力到院子里玩一会儿了。红珠瞧着他身上掉了很多肉,小胖脸都瘪下去了,以往红珠抱他,抱一会儿就觉到手上坠得慌,现在只感觉不幸,恨不很多抱着疼他一会儿。
连续两日,县衙那儿没奉告甚么疫病的端庄动静,世人虽没有着意去探听,但食铺翻开门做买卖,来交常常的客人总会说上两句。
钟氏闻言有些绝望,“那他瞧着精力还好?”
钟氏又提起一事,听人提及知县夫人因着闺女的病情有了转机,发了善念,派了家仆出来采买药材和粮食,说是要在城隍庙前施粥赠药。又有县里的大户人家传闻了,也求上门去说要共同知县夫人做善事。
李氏正清算炉灶,闻言也皱眉,“可不是,这一大早的,劳累了你二舅,还迟误食铺里的买卖。”
因去得早,李二舅返来时也早,他出去钟氏就问:“上山如何?见着南兴没有?”
李氏也笑。
又闲谈一会儿,李氏和红珠便往朱家去。
李二舅呸了一声,“别胡说了,人都施粥赠药了,你怎的就说句好话?如果被外头人听得,传出去就说你看不得知县家蜜斯好,县衙里的人就该上门来抓了你去。”
这日忙过了午市,世人才坐下来歇息用饭。
朱老太太前几日熬得短长,本来那头疼的病也犯了几次,偏家中事多,她也不敢撂开手去,几日下来也瘦了好大一圈。只本日有丧事,面上精力极好,她见了李氏和红珠也是欢欢乐喜的。
李氏道:“如果知根知底也还成。”
第二日一早程文涵要上山,李氏趁夙起来给他做了两大盒酥饼,说是让他带去送给先生和同窗们。天还黑着,李二舅就提了大包小包来接了程文涵,两人出门去了。
“也就是这一二年罢了,等文涵大了些,就他自个来回,不必旁人接送了。”红珠道。
就红珠晓得的,他们这大椿坊和二椿坊就有那么五六个抱病的。这数虽不甚多,但从短短几日得一样的病上来讲,也不算少了。有些人听了惶然,筹议着这病短长得躲出去,也有平静的人说没大事,旁人传话不过是扰乱民气。
钟氏被他一说神采不免讪讪的,瞪了他一眼,又提了个话题,“贺鸣衡这两日也没见着,若见着了,倒能够问他一问。”
李氏感觉有理,想到过两年儿子也大了,不由感慨,“可不是这两年么,他再大些,也不乐意回回有了假就返来了。”
红珠见了都不由暗笑。
钟氏想了想,也点点头,又自嘲道:“比安娘倒罢了,我们是差不来多少。倒是红珠,我承认是比不得的。”
“就你这眼神,能看出甚么来?还不如我去呢。”钟氏扬声道:“你那里晓得心疼人,他在山上苦读,定是难过的,说不准只是山上冷,衣裳穿得厚,你就感觉人没瘦。”
李氏点头,“也就下午有空,一会儿用过饭就去一趟。”
李二舅点头道:“向来都是如此的,后续几场不过是走过场罢了。”
红珠想了想也明白过来,病症的事百姓们是有担忧的,但到底忙活生存更加首要。南城这儿的人多是做些小买卖的费事人家,手上活计一停支出就停,日子过的紧巴巴得很,哪能说听着点儿病症的风声就躲家中不出门呢。如有这闲情去担忧,还不如多干点活,多挣点儿钱,真有那么个万平抱病了,也有钱银看病,吃上些补身的汤药。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