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最后一道题目[第2页/共3页]
但是李绩明显不想给他答案,还没等李显深切去想,便又对李显说道:“大王方才亦听清楚了,是故下官以为大王对于兵法仅仅是能懂,但与用倒是相差很多,似我这位程兄,兵法韬略所读甚少,可带兵兵戈倒是鲜有敌手,此无他,多年疆场经历之积累耳。故此,下官另有最后一道题目,大王如果通过,下官方才将此兵法相受,不然,下官誓死不能从命。”
“这最后一道题目便是用兵兵戈了?可小王毕竟年幼,即使故意,圣上如何肯?更何况天下承平,小王即便想用兵,又焉有效武之地?”李显本来就没打过仗,他也晓得兵戈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万一本身作战得胜,岂不是被这老狐狸抓住了把柄?以是这才毫不踌躇的回绝。
第二天,李显再令兵士出战,成果因为昨晚耗损体力甚巨,将士怠倦,纷繁反对,李显无法,只好命令休整一天。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成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不知是哪五事?吾年老,已记不清矣,敢请大王见教。”
一旁的李绩倒是淡淡说道:“仅仅能背会,不解此中之意又有何用?下官信赖大王这半载勤奋,定然是深解其意了,下官对于此中一些笔墨不甚明白,还请大王为下官解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窜改而取胜者,谓之神。’”
以后李绩公然又选了几处用兵之道的话来考,李显则是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机,毫不踌躇的讲那些话用本身的意义翻译了下来。
既然李显这么说了,李绩也不啰嗦,当即便开口相询。
李显闻言倒是微微一笑,因为李绩这第一道题目问得甚是简朴,乃是《孙子始计篇》开首的一段话,这始计篇乃是开首第一篇,先容的主如果战前筹办,职位非常首要,李显在宿世就晓得这一篇的首要性,这半载来又是将整部兵法背得滚瓜烂熟,如何能答不上来?
李显也不含混,当即便接口道:“夫用兵之法,天下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无法之下,李显只好命令犒赏全军,以晋升士气,同时在第三天雄师持续出战,这一次他采纳了很多所谓的“奇策”来攻城,但全都被老程奇妙的破解掉了,他本来命令火烧城楼,却被早有防备的老程率城防军用锋利的勾刀将扑灭的松枝、麻杆等物勾掉。以后李显又命令开挖隧道,却被对方听到本身发掘隧道的声音,提早挖了一道长沟,待得李显雄师挖至长沟处,兵士身形透露,被对方一个个拖走杀掉。
却听得李绩笑道:“大王曲解了,休说是目前无仗可打,便是有了战事,下官虽是忝居司空,同东西台三品,却亦无权决定出兵兵戈之事,更何况兵戈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决斗取胜又非双方身分所能决定,再加上大王身为皇子,年纪幼小,若非得力慎严峻臣相保,天子如何肯放?是故此次题目乃是下官所出,不过是一摹拟耳,下官请程兄率五千兵戍守一城,大王却以五万之兵围城,限大王于五日以内攻陷此城,如果得胜,下官便算大王通过,立将《卫公兵法》奉上,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