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华山之巅(改)[第1页/共3页]
他正胡思乱想间,忽听得“敕”的一声大喝,不由得胸中气闷,忍不住吐出一大口鲜血。他昂首望去,见此时已云散天开,风住日暖。杨过忙上前去,见二人面色红润,口鼻内竟也有了呼吸,不由心头狂喜,正待张口大呼,却又想起那羽士,忙杜口不言,向他打量而去,见他盘膝坐在地上,神采也比刚才惨白了几分。杨过知那道人定是受损不小,便立在那边不敢言语。
他转过一处弯角,见前面山道越行越险,紧窄处一人通过也不大轻易。两旁更是云缭雾绕,不见其底。那道声音倒是更加清楚了,似是个少年,内容也清楚可辨,是在呼喊甚么“爸爸”与“老前辈”。他耳闻少年呼声,心道:“是了,山势奇险,少年孤身一人又怎能攀登而上?定是与其爸爸与老前辈一齐而来,只是那二人不知为何碰到了甚么伤害,只是此时太华山天封地闭,他们又做些甚么?”他眉头微皱,半晌便即伸展,既然想不明白,徒耗心神又有何用?去看看也就是了。
杨过想起二人,忙道:“我爸爸他们如何样了?”李长青道:“他们现在已经无大碍,歇息半晌便是了”。他说罢,取过那枚玉佩,递给杨过道:“此物也送与你吧。它没甚么大用,只是随身佩带,可让民气安神静。”他顿了顿又道:“你也不要回绝,你我本日能相见,也算是缘分。”杨过接过玉佩,呆立很久,哽咽道:“我自幼孤苦无依,天下间除了李大哥与我姑姑外,再没有第三人待我这般好了。”
他行在其间,穿岭过涧,不觉间便已来到落雁峰顶。此处为华山觉顶,迁客骚人多以能登临此地为荣。北宋名相寇准也曾有“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昂首白云低。”之句。他登临于此,只见红日在顶,青云在握,而白云却在其下,比西峰更有分歧。西北方有一少年跪伏在两个白叟身前,痛苦流涕,口中不住大呼:“老前辈、老前辈”,又叫:“爸爸、爸爸”,其声音悲切苦楚。那少年服饰浅显,却非常称身,两个白叟平躺在地上,左边处一人国字脸,粗手大脚,另一侧人倒是一身白衣,高眉深目,少年背对着他,看不逼真,只是年纪不大,约二十岁,那两老者却均已须发尽白。二人躺在地上,任凭少年如何呼喊,却不见回应。他打量着那二老一少,迈步向他们走去。那少年似是哀思已极,他走到丈外,方才被发明。少年拾起地上树枝,站起家来,擦了擦眼泪,回身望着来人,神采间尽是防备,见他笑意盈盈地望着本身,似并无敌意,方放下防备道:“这位大哥,我叫杨过,不知你是谁?”“杨过?你便是杨过?”那民气头一惊,看了看少年,又看了看那两个老者,半晌方道:“那他们便是西毒与北丐了?”话中尽是骇怪,似是和少年语,又似在自语。
杨过道:“大哥熟谙我爸爸与老前辈?”他打量着来人,见他面相约二十五六岁,身着青色道袍,却并非全真服饰。身形并不魁伟,面孔虽不甚姣美,看上去却很有超脱之态。他知那人能在此时登临华山绝顶,定是技艺不弱,他极力思考,却无此人印象。那人走上前去,观二人面色、又探其鼻息、摸其心跳,点了点头,哈哈笑道:“他们精力耗费过巨,才会神思涣散,干脆光阴不长,可救、可救。”杨过听他此言,心中一惊,不由道:“你说甚么?他们真的有救?”那道人并不答复,自怀中取出一个玉瓶,倒出两枚碧绿色丹药,递给杨过道:“喂他们服下。”他环顾四周,伸手遥遥指某处道:“将他们两辅弼对,摆放在那边。”杨过见丹药通体浑圆,约指甲盖大小,又见那道人脸上暴露不舍之色,心知这定是极其贵重的丹药。贰心中虽诸多迷惑,却未多问。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