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王府祖训[第1页/共3页]
“……可他第二次招代简王入朝,半途却又将代简王遣返,你道他是知己发明,不肯再行冤枉好人么?”朱充耀扭头喷了口痰,“代简王造福大同一方,甚得大同民气,成祖天子此次召代简王入朝,终究激起了大同民愤,迫于此点,成祖才不得不这般做法……”
朱棣这么一整——因为宗藩条例多,宗室动辄得咎,藩王权势颠末多次、多方面的削夺以后,已绝对不能与皇权对抗,皇族内部武力夺位的能够性正逐步消逝。那些好饮醇酒、近妇人的藩王,因其对朝廷没有威胁而被称为“贤王”,遭到嘉奖。宗室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囚禁于封地内的典范寄生阶层。
巨大的朱棣,巨大的永乐天子!
“先祖代简王(朱桂)在时,也曾造福过大同一方,可他白叟家在位时,向来只尊奉太祖天子与建文天子,这自是引发了永乐天子的不满”,朱充耀终究以“毒誓”唬住了朱素嫃,进而开端阐述起代王府这一“牛掰祖训”的由来,“成祖曾赐玺书给先祖代简王,说:‘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望弟好自为之……’,又赐敕列代简王三十二条罪行,命令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且召代简王入朝,可代简王不去。成祖第二次召他时,在半途把他遣还,把王府的三保护革去,直到永乐十六年才行规复……”
朱素嫃一愣:“代简王既是造福一方,成祖怎的又说他‘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哩?”
代简王朱桂,这“自污自保之策”,当真是名副实在的没有遭到成祖天子的“冤枉诽谤”:我明显没有“纵戮取财,(导致)国人甚苦”,你却硬是要这般说,那为了“证明我的明净”,我便干脆就照着你说的去做罢——坐实你给老子定下的“罪名”,老子也不算是受了“诽谤”!
朱充耀点了点头,继而又摇了点头:“从恶轻易从善难,大同一地,我代王府百大哥字号的‘名声’,早已根深蒂固、深切民气,哪能等闲便能窜改大同百姓们对我代王府的这一‘观点’与‘熟谙’?”
至于“削藩”方面,他做起来也是“大张旗鼓、得心应手”: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尚未就藩,朱棣就将他们降为郡王并让朱允熥、朱允熞就藩,但当年就将二人召到燕京,废为庶人,监禁于凤阳,只留朱允熙给朱标奉祀。
代简王“不大情愿理睬他”,也属普通。
她转头瞧着身后还站着几个士卒,便挥了挥手,表示他等退下,只留着方程陪着她——朱素嫃连太祖天子都敢“诽谤”,自是不在乎再来听听成祖天子的“八卦”,可这类事,还是不要让“外人”晓得的好。
牛掰!
在你的地盘大将你“做掉”,自是大为不便,以“入朝召见”为由,将你忽悠进他的地盘,这他娘就便利多了——他为刀俎,你为鱼肉,他想横着切便横着切,想竖着切便竖着切!
是以,第二次召见,代简王不去也得去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您躲得过月朔,躲不过十五呐!
“如此一来,先祖代简王不但果然得以寿终正寝,代王府在他白叟家的这条‘祖训’之下,竟也繁华昌隆至今”,——尽管“纵戮取财”,不管散财去“造福一方”,大同又没有人能拿它咋滴,代王府能不“繁华昌隆至今”么?朱充耀面色古怪,不知当笑还是当哭,“代简王还说,‘这般一来,也不算是受了永乐天子的诽谤,岂不甚好’……”
朱素嫃不明白军需供应的“配给制”与“采购制”之间的辨别,但这类政治上的“门门道道”,她倒是一点即透——你代简王不如何情愿理睬成祖天子就算了,还他娘的这般得民气,你让成祖天子如何想?他还能不能镇静的做天子,镇静的睡觉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